燕国文字中的“奂”及从“奂”之字(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0:11:34 《中国文字研究》(沪)20 徐在国 参加讨论
《古玺汇编》1650“左苑”,是掌管左苑囿的官所用之玺。 A6以下“衒(?)唤”,当从吴振武先生读为“轩辕”。“奂”、“瑗”二字古通,“辕”、“瑗”,“辕”、“爰”古通(15),因此,“唤”读为“辕”没有问题。“轩辕”是复姓。 B C D E 上录C、D、E诸字均为双声符字,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耐人寻味。 以上我们对燕文字中的“奂”及从“奂”之字做了初步探讨,认为“ ①汤余惠:《略论战国文字形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辑,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8、74页。 ②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282、950页。 ③吴振武:《战国玺印中的“身”字》,《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7页。《古玺文编校订》,第341条,吉林大学1984年博士学位论文。又董珊《试说燕玺复姓“鲜虞”》一文所引。 ④苏建洲:《战国燕系文字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 ⑤董珊:《试说燕玺复姓“鲜虞”》,《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研究——附论新见铜器和简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4年5月,第82—89页。 ⑥王恩田:《陶文字典》,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138页。 ⑦田炜:《读上博竹书(四)琐记》,简帛研究网,2005年4月3日;又《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零札》,《江汉考古》2008年第2期,第116页。 ⑧张道升:《侯马盟书文字研究》,安徽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⑨黄德宽主编:《古文字谱系疏证》,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2580页。 ⑩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167页。 (11)程燕:《“苑玺”考》,待刊。 (12)吴振武:《战国玺印中所见的监官》,《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页。 (13)王辉:《出土文字所见之秦苑囿》,《高山鼓乘集——王辉学术文存二》,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8—188页。 (14)董珊:《试说燕玺复姓“鲜虞”》,《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研究——附论新见铜器和简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4年5月,第89页。 (15)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167页。 (16)施谢捷:《古玺汇考》,安徽大学博士2007年学位论文,第90页。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楚“畋雁之鉨”考释
- 下一篇:释汉简中的“木关”及“关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