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艺术大概所有人都喜欢,现代主义艺术就不是所有人都爱欣赏的了。站在一幅现代主义画作面前,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看不懂”;若是看懂了,又会有人说,画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这样的作品究竟美在哪里?如果这部作品你不喜欢,不看也罢。以我个人经验而论,现代主义的诸多经典作品,有的我第一眼看见就喜欢——我还是相信审美直觉的,有的我就不愿意多看,怕看多了会得抑郁症。有许多作品是具有美学实验性质的,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开花结果的。另外,也不乏大量的哗众取宠之作,在越来越商品化的现代艺术体制里,年轻艺术家想要快速脱颖而出,就得干些标新立异的事情。 我曾一直相信教科书上的说法:现代主义艺术是对古典艺术的反叛和颠覆。作品看多了之后,我才认识到,前者与后者的关系并非如此紧张——尽管有前卫艺术家喊出反艺术的口号,甚至鼓吹炸毁一切美术馆、博物馆,事实上,现代主义艺术并没有完全中断艺术的传统,更没有将艺术毁掉。阿伦·布洛克就以包豪斯艺术和现代建筑为例指出,现代派艺术不仅在某些时候重现了古典美的原则,更是扩充了艺术的可能性,他写道:“现代派时期固然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一样,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但是它不但没有毁掉或者全部放弃西方艺术传统,而且在我看来还给它添加了一个光辉的新篇章。”现代主义艺术家中的大师如毕加索,虽然一次次地挑战西方艺术传统,却也一次次地以天才画笔接续古典传统,让古老的图式焕发新的生命。 毕加索的《舞蹈》(又名《三个舞者》)就属于那种令我一见倾心的作品。极富动感的流畅线条,加上对比强烈的色彩,赋予整个画面以一种音乐性。或许它不算是美的,但它无疑是生动的,有节奏、有律动的。尽管画中的形象与自然现实相差甚远,我们还是可以辨认出来,作品再现的是三个手舞足蹈的人,其中两位明显是裸体形象。毕加索在这里很有可能是重写了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著名母题:美惠三女神。波提切利、拉斐尔、鲁本斯等历代大师均有传世名作涉及这一题材。与他们的三女神相比,毕加索的这三个舞者形象更具动感,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更为性感。 肯尼斯·克拉克曾指出,20世纪艺术家的离经叛道并不是要反对学院派,而是反对学院派的绝对写实的宗旨;裸像以其象征性和抽象性,成为这批前卫艺术家最先尝试的题材。毕加索早先在《亚维农少女》中以一群惊世骇俗的裸像开启了绘画的立体主义时代,在《舞蹈》中,立体主义的手法得到了延续。 立体主义让我们在同一个平面上看到同一个事物在不同视角呈现的侧面。这最明显地体现在左侧的舞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她右乳的正面特写和左乳的侧面轮廓——当然,你也可以说那个正面特写的右乳其实是她的一只眼睛,亦可把她身体当中那个蓝色的圆形色块当成是她的右乳。她的头颅尤其特别,仿佛是两个脸的侧面拼接而成,左边是一个近似月牙形的脸颊轮廓,右边则是一个可能其灵感来自非洲面具的怪异面孔,那对红唇进一步表明了她的性征,牙齿的排列令人想起某种可怕的动物。她身体中部的区域是最为费解的。那段带有锯齿状边缘的肉体究竟是什么?如果把它和那张啮齿动物式的嘴联系起来看,这是不是在暗示性欲的诱人兼危险呢?一千个观者有一千种答案。她的右手与右侧的舞者连在一起,左手则与中间的舞者连在一起,三个舞者形成一个有机灵动的整体。 中间的舞者有更多可能也是一位女性,这可以从她的胸部判断出来。可以看出,毕加索对这部分也做了立体主义的处理。相比于另两位,她的形象是最接近真实人像的,尽管这一形象已经远远偏离了经典的裸像艺术。她挺拔站立,像一个大写的“Y”形,这样的动作很像是在跳芭蕾舞。右侧的舞者是男是女、穿衣服还是没穿衣服都不好判断,其诡异之处有二:一是他半边身子是白色的,与另外咖啡色的半边形成对比,而这白色的半边身子居然像一根条带一样从上垂到下,在臀部处有转折,从“条带”上显现的黑线来看,好像是先在白纸上画出轮廓再剪下来贴到画面上的——在这里,天才艺术家和观者玩起了视觉游戏;另一处诡异的地方,是他的头部与居中舞者的左臂之间出现的一张人脸的侧面剪影。据毕加索自己说,这个以阴影形式出现的形象是拉蒙·比乔特。比乔特也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多年的好友,他是在创作这幅画时得知比乔特的死讯的,所以一直觉得这幅画应当叫《比乔特之死》。就这样,欢欣跃动的生命与亡者暗黑的魂灵一道出现在这部作品中。这很西班牙。 舞者们身后是通向阳台的门。右半边门上部是打开的,下部却似乎还未打开。阳台之外,可能是天空,也可能是地中海。对于立体主义来说,透视法则已经完全失效,画家不再忠实复制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而是创造前所未见的视觉形式。毕加索曾说,比起《格尔尼卡》来,他更喜欢《舞蹈》这部作品,因为“它更是一幅真正的画——一幅仅为其自身而没有任何外部考量的画”。也就是说,这是一幅纯粹的画,没有文学叙事,更没有政治宣传目的,仅仅是舞动的线条和奇异的色块组合。用克莱夫·贝尔的话说,这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