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音学 >

“蕁”的审音理据平议


    “蕁麻”之“蕁”的现代审音史一波三折。1957年至1962年,三审其音,最终定为qián,附注“也作䕭麻”,并特别说明“荨不取xún音”。不过,到了1985年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则又改为qián和xún两读,并注明“荨麻”之“荨”读qián,文读音;“荨麻疹” 之“荨”读xún,白读音。
    在检讨“蕁”音审定为何如此折腾之前,先择要小结晚近一百年出版的汉语工具书标注情况:
    (1)只有阳平tán一读(如1919年《国音字典》和1936年《辞海》);
    (2)只有阳平xún一读(如《国语辞典》和《华语大辞典》);
    (3)阳平tán和阳平xún两读(如《红皮新式中华字典》、1949年《国音字典》、《重编国语辞典》、《故训汇纂》);
    (4)只有阳平qián一读(如《古今字音对照手册》、1962年《新华字典》《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中华新字典》、1978年《现代汉语词典》);
    (5)阳平tán和阳平qián两读,但qián专用于“荨麻、荨麻疹”(如1979年《辞海》、1979年《新华字典》);
    (6)阳平qián和阳平xún两读,但qián用于“荨麻”,xún用于“荨麻疹”(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5年和2012年《现代汉语词典》)。
    可见,民国后“蕁”有三音(tán、xún、qián),但追根溯源,先秦至宋,只有一读。《说文·艹部》录“蕁”:䒞藩也,从艹,尋声,上古属侵部;徐铉据《广韵》注音“徒含切”,中古平声覃韵定母。即便到了金代韩孝彦、韩道昭编著的《四声篇海》,也依然只记载了“徒含切”一读,折合成今音,读tán。xún音理据来自“蕁”的声符“尋”,《说文》字项条目有“蕁”无“尋”,但释义和注音有“尋”。《说文·寸部》似有“尋”之异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