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饯花神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25 光明日报 卢恩俊 参加讨论
一说起“芒种”,就有种火辣辣的感觉。历书中说这天“有芒的谷物要收种”,在乡间,芒种成了“忙种”。就像白居易描绘的那幅“三夏”抢麦图:“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男女老幼,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间穿梭奔忙,挥汗如雨,芒种是在汗水里浸泡的感觉。 读初中时,麦假期间,城里来的知青诗人姐姐带我们捡拾麦穗,给我们朗读她写的芒种诗,前几句是:“芒种忙,芒种忙,村姐姐挥镰汗珠子响;芒种忙,芒种闲,林妹妹葬花泪珠儿闪……”那时候只知道芒种里的“忙事”,看到的是大哥哥大姐姐们忙收忙种的汗水,却不理解芒种里的“花事”,对葬花的泪水不知所以然。后来读《红楼梦》才知道,芒种节也是送花神的日子。这一天,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面对飘飞的落红,不禁顾影自怜,吟唱了一首字字含愁、句句带泪,让人伤感心碎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我第一次看越剧《红楼梦》葬花吟那段,是流了眼泪的。 那时听母亲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怜惜花,她将落花埋在土里觉得最干净,还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很感人。其实送花神是一件有趣的快乐事。母亲说她小时候和姐妹们祭饯花神,是将五颜六色的丝绸带系在果树上,或是将落地的花瓣制作成花朵挂于枝头,意谓永不凋谢。大户人家的女孩子们,芒种节都会打扮得花枝招展,喜笑颜开地去饯花神。这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描写的比较详细:“……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这里既写出了大观园里女孩子们为花神饯行时的浪漫欢喜,又描写了林黛玉葬花的悲伤情景,有悲有喜,有忧有乐,有滋有味,引人遐思。 为什么要在五月饯花神呢?红楼梦中也有记述:“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群芳摇落之时,亦是花神退位之日,故人们要为其饯行,称“送花神”。送花神的习俗,至少在南朝就已盛行了。早在南朝崔灵恩的《三礼义宗》里,就有此类记载:“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历代文人墨客,皆有对花神的吟咏。明代唐寅在《江南送春》中说:“夜与琴心争蜜烛,酒和香篆送花神。东君类我皆行客,萍水相逢又一巡。”古时芒种日举行“饯花会”送花神归位,神即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夷”,《月令广义》谓:“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即花神也。”她是古典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意象,旧时民间则有花神庙。花神是农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迎来的,古人将仲春月半民俗中的花神生日,定为花朝节,也称“花神诞”“百花生日”“百花仙子节”。花朝迎花神正值草木萌青、芳菲盛开、绿枝红葩时节。而到了五月节,花神退位之际,人世间又隆重地为花神举行饯行仪式,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期盼来年早相迎。就这样,古人围绕迎送花神,形成了散发花香、富有诗意的节日雅俗。 如今此俗渐行渐远。近年来媒体登载的有关报道,说有的城市或农村社区的中小学及幼儿园,重拾古代“送花神”习俗,有的在芒种节组织孩子们利用废旧塑料纸盒、废旧物品制作鲜花,虽然比不上《红楼梦》里的送花神仪式那样壮观,没有《葬花吟》那样的意境。但是这小小的环保花朵,却饱含着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爱护。另据报道,某书院创新送花神习俗,以燃灯、传灯、宣读敬献花神祭文、洒酒饯行、悬挂心愿结等方式,传达对传统习俗的温情与敬意。该院每年的活动,都会吸引数百名传统文化爱好者前来雅集。他们准备将芒种节饯花神的活动作为书院固定的文化活动之一延续下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在现代社会,如何用新方式来传承美好的传统民俗,勿让它成为过去。 芒种时身居江南,自然联想到“青梅煮酒”。《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中有如下描述:“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由此而来。在江南,正月开花的梅树结出梅子,至五、六月间,乃是梅子成熟的时候,芒种煮梅是自古至今时兴的特有习俗。尤其是青梅煮酒,酸梅醇酒,相得益彰,不仅增加酒的清香,饮之且不易醉。江南人家至今保持着芒种节气里泡青梅酒的习俗。我想,花去果至,用青梅醇酒祭饯花神,饮酒赋诗以抒发爱花之情,当属雅事。 (作者:卢恩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