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笔下的烟火气和观众没距离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42 文汇报 童薇菁 参加讨论
“老舍是迄今为止最能代表京味的作家。”戏剧人方旭,从2011年开始陆续将老舍先生的《我这一辈子》《猫城记》《二马》等作品搬上舞台,努力读懂老舍的内心世界。在这些作品中,2013年首演的《老李对爱的幻想》无疑是在舞台呈现上最大胆的一部,它被老舍之子舒乙称为“史上一次最神奇的改编”。 话剧《老李对爱的幻想》改编自老舍长篇小说《离婚》,剧名来自原著法文版书名的直译。方旭笑道:“很多朋友警告我,如果直接用《离婚》做剧名,恐怕没有一对爱侣愿意来看。事实上,在《离婚》里,婚最后没离成。”和老舍其他作品一样,《离婚》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那股子独特的幽默与犀利。 长篇小说《离婚》是老舍先生自己相当偏爱的作品之一,他曾评价在这部作品中,自己“建立了自己的文字风格”,“用接近生活的语言来表达”,是自己诸多作品里“文字简洁清新的典范”。2013年,在成功改编《我这一辈子》和《猫城记》后,戏剧人方旭再度自编自导自演了《老李对爱的幻想》,他把一部有几十个人物出场的小说“化整为零”,仅凭借两位演员在舞台上呈现关键人物、关键情节。这次大胆的尝试,被老舍之子舒乙称为“史上一次最神奇的改编”。 “面对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为它寻找到最合适的改编呈现方式。”方旭认为,老舍文字的最大特点是“以人物带故事”。以文学经典《茶馆》为例,故事中出场的人物形形色色近50个,老舍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个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离婚》围绕着民国小人物的生活展开,故事中的“张大哥”“老李”等一伙人被卷入一股离婚的风潮,他们都挣扎在婚姻与诗意、理想与现实之间,求而不得。为了捕捉这种恍惚感,方旭让台上仅有的两名演员时而一人分饰多角,时而两人饰演一角,真真假假,你中有我。 “戏剧是现场演出,它有一个当下的属性。观众和演员‘聊’不到一块就挺尴尬。”但从《老李对爱的幻想》首演至今的演出情况来看,老舍作品具有的现实意义,完全不必令方旭担心,“这个戏没有和时代脱节”。下个月《老李对爱的幻想》将来到上海,亮相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 在很多人看来,老舍可以称得上是最能够代表这座城市的作家了。但他并没有因为写作北京而缩小自己的主题与命意,他笔下的人物汲汲营营,各个都有烟火气,这些人物从来不是“戏霸”,没有太多的掌控力,而是蛰伏在他人和社会的蛛网之上,动弹不得的小人物。 老舍从小在胡同、大杂院里长大,对小人物的生存状况和性格特点都非常了解,而胡同文化造就了独特的语言体系。方旭告诉记者,为了加深突出老北京气质,《老李对爱的幻想》采用现场即兴演奏的方式进行配乐,以笛、萧、三弦这三种乐器营造出声韵悠扬的北平城。 从2011年到现在至今,老舍的戏做了一部又一部,最初是源于方旭对“京味”的迷恋。他生长在北京的四合院里,从小被“京味”熏大。随着年龄越长,对那种老北京的东西却越发难以割舍。2011年,方旭诞生了把老舍笔下《我这一辈子》“一个老警察的自述”改编成独角戏。最初只是为了圆一个致敬大师的梦,没想到演到第二场时很多圈里人闻风而来。就这么着,方旭与老舍的缘分就结下了,《猫城记》《老李对爱的幻想》《二马》就这样接二连三地到了现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