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老去为抒情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26 光明日报 周维强 参加讨论
题目出自汪曾祺为沈从文先生八十岁生日写的一联: 玩物从来非丧志 著书老去为抒情 “著书老去为抒情”一句写得好,这也可以移用来说明汪曾祺自己的散文写作。这个“抒情”不是杨朔的“抒情散文”的“抒情”。杨朔的“抒情散文”是借散文的“外壳”抒“政治”或“时政”之“情”。汪曾祺说的“著书老去为抒情”,是说一个人历经沧桑,老了,写文章不是要去追求什么,或赶什么样的时髦时尚,或去代人立言,而是写散文抒自己的怀,言自己的趣,本来是写给自己看的,是自己觉得有趣味,有情趣,所以就写了出来。不是刻意为之。这个不是刻意做给别人看的意思,也可以借用孔子的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也是汪曾祺一再说自己写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所以就写得随意,随和,淡然,不造作。因为这是“著书老去为抒情”,而不是装出来给别人看的。 收在他的第一部散文集《蒲桥集》里的《故乡的食物》,写的是故乡食物,表达的是对一种趣味的偏爱,寄托的是一种故国乡邦之思。这篇散文的第一则《炒米和焦屑》,开头引了郑板桥《板桥家书》里的一段话: 天旱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接下来汪曾祺就说这一段话读来觉得很亲切。 郑板桥是兴化人,汪曾祺是高邮人,两地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这些不是外地人能够容易领会的故乡的食物和食趣,引起了老来的汪曾祺的兴会,这就像当年客居京华的周作人写《故乡的野菜》这样的散文。汪曾祺在这样的散文写作里,重温了一种传统的情致,一份乡土的情感,一种古典文人的雅趣。 传统的趣味和乡土的情感,也许可以看作就是汪曾祺散文集《蒲桥集》的一个基本的美学特点。这个特点,在这部散文集的《桥边散文》《泡茶馆》《吃食和文学》《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等散文里可以明显地感受得到。即使是写人的散文如《老舍先生》《金岳霖先生》《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也是可以明显地体会得到的。汪曾祺写老舍、金岳霖、沈从文诸先生,没有空头大话的颂词,全是一件一件具体可感的故事和细节,这些故事和细节里,传达了这几位先生的趣味和品质,也传达了汪曾祺所注意到的这些先生的趣味和品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用优美文字丰富人们精神世界
- 下一篇:付文:灵均后裔钟灵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