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出版:经典挑出来,文脉传下去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10 光明日报 杜羽 参加讨论
不久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赠书仪式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举行,来自古典文献专业的60多位师生都收到了一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其中收录的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刻本《文选》、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刻本《楚辞集注》、金刻本《庄子全解》等典籍,大多是师生们耳熟能详却无缘一见的善本。如今能把这些书真切地捧在手上,即使只是影印本,也实属难得。 为保护善本,图书馆等藏书机构的古籍借阅规则非常严格,很多学人因此吃过“苦头”。但如今,通过影印、点校、数字化等方式,珍稀善本得以走出书库,化身千百,进入图书馆的借阅区、摆上学人的案头。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把经典挑选出来,使中华文脉得以传承,成为古籍出版的重要使命。 影印:藏用兼顾,传本扬学 “俗话说,纸寿千年。随着时光的流逝,传世古籍越来越脆弱,影印、点校、数字化等出版形式,既是对这些古籍的再生性保护,也使古籍能方便地为今人所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玉才说,传世经典是古人写的书,也是古人读的书,能拉近今人与古人间的距离,让我们感受到先民的温度,不仅文史学者需要研读,每个普通中国人也应该有所了解。把蕴含在这些经典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对古籍最好的保护。 近些年,出版界影印了不少古代编纂的大型丛书、类书,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三种版本的《四库全书》都有了影印本,再加上《中华大藏经》《中国地方志集成》《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等新编大型丛书,文史研究的文献资源空前丰富。 除了求大、求全的“全书”“集成”,一些选目精当、体量适当,着眼于日常使用和阅读的古籍出版项目也应运而生。 2002年8月,《中华再造善本》编纂工程启动,在全国范围内甄选传世孤罕且学术价值较高的善本图书加以仿真再造。2008年,收录了700余种唐、宋、金、元善本的《中华再造善本》一期工程完成;2014年,收录了500多种明、清时期以及少数民族文字珍贵古籍的《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出版。 “《中华再造善本》选目时提出了‘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指导原则。凡选一书,一要看其版本价值,二要看其学术价值,两者结合,互为表里。”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致忠说。 2013年,“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率先出版。与《中华再造善本》不同,这套丛刊由国内外数十家重要的藏书机构各自遴选其珍贵的古籍,根据统一的体例要求,分别出版。目前,除了天津图书馆卷,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卷、澳门大学图书馆卷、安庆市图书馆卷等已经问世,名椠佳刻,各具特色,受到学界关注。 从2016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所面向的读者范围更为广泛。丛刊由专家参与拟定了包含100种古代经典著作的选题目录,底本也经过精心挑选,部分典籍还配有名家导读,“重要典籍的重要版本”成为其突出的特点。 中华书局影印的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是文史学人、传统文化爱好者经常查阅的工具书,50多年来已经发行了百余万册。从最初的只有笔画索引,到后来增加音序索引,再到现在的“注音版”,虽然底本没变,但使用这部书的读者感到越来越方便。在该书责任编辑秦淑华看来,如果在编辑策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古籍同样可以拥有广阔的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电视剧《白鹿原》再现文学经典
- 下一篇:《林徽因》:探索中国歌剧新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