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从文学经典中“偷”了哪些梗(2)
http://www.newdu.com 2025/07/02 11:07:08 文汇报 许旸 参加讨论
学者陈思和对刘慈欣《三体》中的一个情节念念不忘——小说中女科学家叶文洁看似“背叛”了全人类,却在紧要关头告诉了罗辑宇宙社会学的实质,让人类在接下来的危机中尚存还手之力。“我看到了人类的软弱与无力,但我恰恰以为这种弱是最宝贵的。一片黑漆漆的深空中,总有一息光芒在闪烁。”陈思和表示,好的科幻小说不仅仅是看看热闹,而且充溢着对过往经典叙事的再度思辨,将故事重新放置于宇宙广袤维度下考量。 与此同时,可视化的表达也是让幻想具有现实感的重要手段。“他们就像落在水面上的一滴滴彩色墨水,瞬间在平面扩展开来,展现出形态各异的二维人体……人群坠向平原,就像在无形瀑布中的蚁群一样,磅礴的‘人雨’洒落在平面上。”小说《三体》对降维武器的描摹既壮观又令人不寒而栗。在学者看来,这样的描写恰如罗伯特·格兰特在《科幻电影写作》书中所提炼的忠告———科幻题材经常心驰神往的就是关于某些异于常规的事物。如果要令人信服,最好是好好学习了解与表达科幻美学。 眼下,新一代80后中国科幻作家陆续推出了《荒潮》《中国科幻大片》《时间之墟》《2044年春节旧事》等科幻小说,正在从不同维度展现出未来的各种可能性。那么,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科幻的核心不止于想象出新装备,更意味着思维的试验,对社会发展的探讨。”作家韩松认为,《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幻经典,不只是预言了技术,其经典价值在于从文学层面展现了新技术带来的波诡云谲的想象,为未来预留了写作空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