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 一读书就犯困,说的是你吗?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读书的速度赶不上买书的热情。明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可拿起书本,没看几页就困意来袭,读着读着就走神发呆;捧起一本书,端详半天,竟读不上几页。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读书犯困的“病因”是什么,该如何克服它。 读书为何会“催眠” 选择看书的时间不佳 精神疲劳时看书 大脑是个耗能大户,以仅占体重2%的重量,杠杆般地占了人体热量总消耗的20%。而阅读则是一项充分调动大脑的行为,不仅需要眼睛的准确辨识,注意力持续集中,还需要长时间的、沉浸式的输入与思考。 就好像运动久了会累一样,大脑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认知负荷后,也会让人产生大脑需要休息的生理指标,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疲劳”。在精神疲劳的状态下看书时,产生的困意,其实是大脑在保护我们。 运动后看书 大脑皮层神经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规律告诉我们,大脑皮层出现兴奋之后,随之就会产生抑制。如果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之后看书,就很容易与抑制反应建立联系,产生抑制性条件反射,看书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饭后看书 人进食后,消化系统的活动量加大,大脑血液流量相对减少,中枢神经主要控制消化系统,而对其他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如果此时看书,效果较差。 睡前看书 有人习惯躺在床上看书,把看书当作催眠,这种习惯最容易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睡前看情节紧张、刺激的书籍,也会影响夜间睡眠。 无意识地读书——不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读书的同时要善于思考,如果只知道读,而不进行书本知识的汲取,不思考读书内容,那么人和书就如同两条平行线,书中的内容只是快速地闪过我们的视觉范围,我们却不理解什么意思,这种看书的方式只能心生厌烦,收效甚微。 读的书并不适合自己 同样都是书,但看每本书的效果却大不一样,相信你也有手不释卷的时刻。如果被情节丰富的书籍吸引,便不容易犯困。但如果翻开晦涩难懂的书籍,则很容易陷入困意。 认知科学发现,大部分人对于语言组织方式不那么流畅的书,“信息转换”的效率更差,比如拿一本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书籍和一本通俗易懂的小说相比,后者更容易被理解,信息更容易转换,读书犯困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因此,那些浅显易懂的书,大脑处理起来毫不费劲,甚至求知的好奇心还会推动我们越看越起劲儿。相反,专业性强的书籍,内容超出大脑的理解能力,从而导致阅读消耗量大增,于是就会出现很快就看困的现象。所以,兴趣和内容的难易程度,也会决定我们在阅读时是否犯困。 如何克服读书犯困, 更好享受阅读的快乐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如果我们苦恼于读不进去书,想要获得更多愉快的阅读体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重塑自己的阅读观念 放下“我要把它读完”“阅读必须有收获”的思想包袱。从主观上把阅读当作一种闲暇时光里的放松方式,一种了解科学知识或作者观点的途径,而不是在工作学习之余给自己增添的一项新任务。 当出现一本书读到中途读不下去的情况时,不必纠结。其实,放弃一本书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不能再看这本书了。每件事物的出现都有正确的时机,那么同理,肯定也会有错误的时机。说不定以后还会抽出时间来读一读那本没读完的书,只是那个时机何时到来,只能依靠自己,以及自己的阅读经历进行分辨。 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清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长为我的骨头和肉”。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存在于我们的气质里,谈吐上,无涯的胸襟里。 带着思考去读书 作者跟读者的关系,就如投手与捕手一般,作者主动将自己地想法和观点用文字表达在书里。作为读者的我们,需要主动去寻找作者想说明什么,他给出的理由是什么,以及这个理由是否真实、合理。 唯有表达得到接收并理解,且得到运用,书的价值才得以发挥。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中,需要向自己提问,并主动寻找答案,然后思考评判,当我们的大脑开始运转的时候,睡意自然就远去了。 选自己感兴趣的书 一切方法都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享受读书的愉悦。但有一个前提是:有兴趣。 读书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所以,选书以符合自己兴趣为要。把阅读变成一件想去做的事,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分享读书心得 能够说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读书后与人分享心得,成就感和快乐都会加倍。分享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二次传播,也是记忆知识更牢固的好方法。同时,在与他人的沟通探讨中,读书兴趣会再次被激发,成为我们乐于读书的动力。 养成阅读习惯 读书贵在坚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如果每天都设定一段读书的时间,哪怕只读10分钟,日积月累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等我们坚持一段时间,大脑开始适应阅读,享受过程,吸纳知识的习惯慢慢建立起来后,再接着读书就不那么枯燥和排斥了。所以最初一段时间比较重要,开始慢一点读,慢慢的我们就会喜欢上读书。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