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 | 以史论世:总结历史,开辟未来 古往今来,关于历史对人类的意义,有许许多多经典的说法:“历史是记忆之学,它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欲知大道,必先读史”;“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等等。当然,对于共产党人,最熟悉的莫过于马克思、恩格斯讲的:“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还有列宁说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看历史之成败,知前途之去向。悠悠历史长河,一种政治力量取得成功并不难,而保住成功则不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共产党人以史论世的探索精神,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现在、走向未来。 01“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1920年,毛泽东在一封信中写到:“读历史是智慧的事”,要让“智慧指导冲动”。打开历史的智慧之门,显然需要一把钥匙。对此,青年毛泽东孜孜以求,最终找到了对历史“正确阐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不但用这种新的“宇宙观”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而且还用它指导现实的政治活动,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他不断地结合中国自身的历史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正确的历史解释”不断出现新的生机。 毛泽东大力提倡有条件的共产党人都要把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研究民族历史结合起来。根据他的提议,中共中央专门作出决定,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理论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学习理论,须把理论重新还原为历史。理论即是以历史为支撑的系统化的战略思维。那么,回溯到历史现场中学习理论是共产党人培养战略思维的一种特有的方式。 结合历史学习理论的一个目的就在于弄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毛泽东对党的改造、对政治上的重大举措和对战略发展方向的调整,大都是从党的历史入手的。在他看来,“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那么,怎样才能把党的历史搞清楚呢? 首先是要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作研究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其次是要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即“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观中国史,当注意四裔,后观亚洲史乃有根;观西洋史,当注意中西之比较,取于外乃足以资于内也。”这样研究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即使在今天的专业历史研究领域也不过时。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学习历史对共产党人的重要性。他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蕴含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学习和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才能形成真正的历史思维。 02“靠总结经验吃饭” 作为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主要代表人物,毛泽东很善于总结党的经验与教训。《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就是他对中国革命战争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其中指出,战争是有规律的。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的东西。可以说,毛泽东的战略思维正是在总结经验中形成的。 毛泽东还把总结经验作为一种工作方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掌握。1943年,他给谢觉哉的信中写道:“善于总结经验,就是领导者的任务。”总结经验,推广经验,无论什么领域的领导者都是需要的。1952年,他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级党委领导,“不但要交任务、交政策,而且要交经验。”要求下级向上级交经验,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独特的领导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在他看来,“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正是从这些经验和教训中他得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最需要战略思维的,这同样要总结历史上的相关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同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学习交流的传统。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代玄奘西行取经,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正是从整个世界史的视野,他作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 03“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 1964年,毛泽东会见外宾时说:“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看什么历史呢?看历史上的得失成败。毛泽东曾说:“中国史应当特别留心兴亡之际,此时容易看出问题。太平时代反不容易看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他本人从很早就非常注意中外历史上的兴亡之替。1920年,他与蔡和森等人谈到,“有袁世凯失败了,偏又有段祺瑞。章太炎在长沙演说,劝大家读历史,谓袁段等失败均系不读历史之故。”显然,毛泽东很认同章太炎的这一看法。 看历史,与研究历史是一样的,要带着问题意识去看。当革命实践遭遇挫折的时候,当现实工作遇到问题或难题的时候,就可以看看历史上有没有类似的情况,能不能从历史中得到启发。 要能向前看得远,就要向后看得远。善于从历史的纵深处启示现实和未来,是共产党领袖人物战略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善于由历史看前途,而且善于由自身的历史开辟未来。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可以从两个历史文件中找到答案。一是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二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个历史决议开出了新中国新社会的前途,第二个历史决议开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途。 在新时代,以纵深的历史眼光,来确定时代方位和未来的前途去向,体现得更为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拉长视线看历史: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余年的探索史。回看以前走过的路,弄清楚从哪儿来,才能知道往哪儿去,从而弄清楚当今所处的时代方位,从而弄清楚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贯通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就可以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正以无比的勇气和担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推荐阅读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