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方志叙事与艺术形式的本土化努力——当下时代乡村小说的一种写作趋势


    粗略地考察1917年“文学革命”以来中国现代白话文学史上的乡村叙事一脉,在进入21世纪之前,我们可以大致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概括总结出四种不同的叙事形态。具而言之,这四种叙事形态分别是“启蒙叙事”、“田园叙事”、“阶级叙事”、“家族叙事”。所谓“启蒙叙事”,是指作家以一种极为鲜明的思想启蒙立场来看待乡村世界。这种叙事方式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便是现代乡土小说的奠基者鲁迅先生,他的这种叙事方法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五四乡土作家,并对后来者如高晓声这样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田园叙事”,乃指作家在小说作品中把乡村世界理想化的一种写作方式,正如同沈从文笔下的那个“边城”世界一样,作家所呈示出的是一个充满田园色彩的“桃花源”世界。诸如废名、孙犁、汪曾祺等一干作家,显然可以被归入到这种叙事形态之中。对于乡村传统文明的肯定和赞美,对于现代都市文明的批判和诅咒,往往是这类作家所秉持着的一种二元对立文化价值立场。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些作家所持有的乃是一种质疑批判所谓现代性的精神价值立场,但粗略回顾现代性发生以来的历史,我们即不难发现,对于现代性的一种即时性质疑与反思,其实一直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历史。在这个层面上说,对于“田园叙事”一脉作家的文化价值立场,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反现代性”的现代性。所谓“阶级叙事”是指作家以一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的立场看取乡村世界的生活,乡村世界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成为小说最根本的中心内容。这种叙事方式的肇端当追溯于1930年代以茅盾为代表的一批左翼作家的乡村小说写作,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为“十七年”乃至“文革”期间,如柳青《创业史》、周立波《山乡巨变》乃至于浩然的《艳阳天》与《金光大道》,甚至一直到新时期文学之初的一部分小说作品中,也都多少还残留着这样一种“阶级叙事”的痕迹。所谓“家族叙事”,是指作家在叙述乡村世界的故事时将着眼点更多地放置在了盘根错节的家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上,家族之间的争斗碰撞与交融整合成为作家最为关注的核心内容。这种叙事方式主要兴盛于“文革”结束之后的新时期小说中,诸如张炜的《古船》、贾平凹的《浮躁》、陈忠实的《白鹿原》、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小说,都突出地采用了“家族叙事”这样一种叙事方式。
    之所以要梳理中国现代白话文学史上乡村叙事的基本发展脉络,意在为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中国乡村小说作一叙事范式定位。对照比较后的一个初步结论是,我们不妨把21世纪以来的乡村叙事模式,概括提炼为“村落叙事”。这一念头的最初形成,是在2005年我阅读了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之后。将《秦腔》与以上四种乡村小说的叙事方式相比较,其与“启蒙叙事”“田园叙事”“阶级叙事”之间存在着极明显的差异。另一个方面,虽然《秦腔》中曾经提及夏白两大家族,但作者的根本着眼点却并不在这两大家族身上,或者说这两大家族均是作为清风街故事的一个有机部分而被加以叙述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继续将其归之于“家族叙事”的传统也便缺乏了充足的理由。在我看来,为了更准确地厘清界定《秦腔》在现当代乡村小说发展史上的原创性价值,不妨将其称之为一部采用了“村落叙事”模式的乡村长篇小说才更为适宜。
    但在陆陆续续阅读了当下时代更多的乡村小说作品,尤其是阅读了阎连科的长篇小说《炸裂志》之后,我才逐渐地意识到,与其把类乎于《秦腔》这样的乡村小说称之为“村落叙事”,倒不如称之为“方志叙事”更有道理一些。质言之,所谓“方志叙事”,就是指作家化用中国传统的方志方式来观察表现乡村世界。正因为这种叙事形态往往会把自己的关注点落脚到某一个具体的村落,以一种解剖麻雀的方式对这个村落进行全方位的艺术展示,所以,我也曾经把它命名为“村落叙事”。但相比较而言,恐怕还是“方志叙事”要更为准确合理。晚近一个时期的很多乡村长篇小说,比如贾平凹的《古炉》、阿来以“机村故事”为副题的《空山》、铁凝的《笨花》、毕飞宇的《平原》,乃至于阎连科的《受活》等等,都突出地体现着“方志叙事”的特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