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散文:老树新花与青春新蕾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0:11:11 中国作家网 韩小蕙 参加讨论
一些作品在人物、语言、个性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它们有正统散文中所丧失的一些素质,有时候让我们更加感动。 冗长之风是这些年来散文界越来越严重的一个病症,是应该引起众同仁警觉的时候了。 2014年的散文创作依然汹涌澎湃。也许其中没有划时代的大作品,但还有让我热泪盈眶的数篇力作。它们抵达心灵的速度、广度、深度和厚度似乎都更激情,它们有正统散文中所丧失了的一些素质,有时候让我们更加感动。 人物、语言、个性是散文的心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组人物散文。朱秀海的《山在大山里面》中声震全国的战斗英雄李大德在和平年代竟落得悲惨的下场,像蚂蚁一样默默无闻地死去。生活荒诞得难以想象,可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与命运,它击碎了我们胸中的许多美好理想。王宗仁的《不冻泉》是写西藏线上的兵站人物、一对军夫民妻的高尚奉献精神。王宗仁用个人情感和内心活动作为引线,不动声色地把故事讲完了。田珍颖的《冬天的记忆》中的母亲,传奇又平凡,伟大又普通,是高端知识女性又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温良女子。这样的女性形象在中国散文长廊里很稀少,因而显得弥足珍贵。王多圣的《咫尺无限》中完颜家族的小男孩有血有肉有温度,让人眼眶发酸。我猜这个小男孩的原型就是王多圣自己——是经过岁月的锻造之后,经过生活的淬火之后,经过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科学的熏陶之后的自己。倪萍的《等着我》中那个执拗寻找生身父母而不得的白化病女孩,那个敢于追求爱情而不得的“小白兔”,连同重新站回到聚光灯下去做节目的倪萍自己,一组人物的命运纠结在一起,显示出共同追求真善美的热度。行云流水般的叙述,无距离的推心置腹,深切信任之下的交心,构成了一个大大的“真”字。 好的语言是散文写作的制高点,一篇散文如何“抓人”?除了悬念性的情节,就是语言了。陈世旭的《东坡赤壁怀古》继续保持了他凌虚高蹈的诗意气场,诗情、画意、胸襟、理想,全借着华美的文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张亚丽《京城的告密》从北京的建筑起笔,逐渐涉及人心、社会、文化、文明。视野磅礴,语言瑰丽,气象万千,既有传统文化的素养,又有现代新锐意识。任林举《西塘的心思》是一篇才华摇曳的散文,诗意的文字里荡漾着哲思,新锐的感觉中跳动着一颗年轻的心。安然《亲爱的花朵》由百花盛开而追索人生况味,把几朵花儿写得这么千秋万代、地老天荒,不仅靠才华,更是投注了生命的火焰。萧歌的艺术随笔《向死而生的飨宴》令人惊艳,作者腾身到欧洲艺术史的半空中,脚踩滚滚流云向下俯瞰,捋出几条主要脉络然后觅得珍宝。萧歌的语言既是感性的、诗意的,又是哲学的、理性的,几乎每一句话都能让你心动。当然,并不是说“华美”才是散文语言的圣地,“质朴”同样能绽放出散文的国色天香。陈新民的长篇散文《父亲和他的学生》几乎是以大白话记述了他父亲的中学教师生涯,还有他教出来的一个个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的学生们,这样的师生关系在今天更显难得。 散文是当今中国创作数量最多的文学品种,要在这么澎湃的作品大潮中被人看到、被人记住,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以为是独特的个性。刘亮程的几篇思考新疆问题的文学随笔观点独特,见解卓识,引起了广泛注意。他的文章既实事求是站在新疆大地上,又跳出新疆从全中国和全世界的角度出发;既以一个新疆汉人的身份说话,又从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和文化心理出发,其情切切,其言诚诚。周大新的《在苏格拉底被囚处》以朴实的文笔、实在的述说,于无声处炸开惊雷,让人对苏格拉底充满崇敬,也对人性自身加以反思。王巨才的《浪打沙湾寂寞回》显示了他持拙守衷的韧性,把他个人对郭沫若的钦佩,大河流水一样地放开了心闸。帕蒂古丽介于维、汉两种语言的转换之间,游走于新疆、浙江两种文化的对比之间,这种刻骨铭心是她作品的魂,是她独一无二的个性。格致的独树一帜在于她纯粹一己的“心相世界”,除了自我的主观想象,其他客观物象似乎通通都不存在。《外科医生的手》把别一种思维楔到我们面前的生活中,突兀、奇特。格致用她主观构建的世界给了我们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现实性。张曼菱和黄怒波均以奇谲的题材取胜,二人都尽量在事件的叙述中表达出自己的独到眼光和观点。他们的见解之独立、犀利、勇敢、深刻,是多年来未听到的声音。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许觉民关于出版的一封信
- 下一篇:山西发现清廷套印本开山之作《古文渊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