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博学鸿词科与中国文学传统的“重振”(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10:11:45 《文艺研究》2018年第2期 朱家英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179页。 ②《拟请重开博学鸿词科以甄拔通儒,复设观风整俗使以捍卫圣道议》,载《沪报》1894年3月11日。 ③⑨⑩(11)《清实录·德宗实录》,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1339页,第62283页,第62549页,第62558页。 ④《俾御史折片摘要》,载《申报》1908年9月14日。 ⑤《会议政务处片》,《京报(邸报)》第157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版,第235页。 ⑥《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载《东方杂志》第3卷第5期,1906年6月16日。 ⑦《教育感言》,载《东方杂志》第4卷第11期,1907年11月25日。 ⑧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8页。 (12)《黄中书请复科举之措词》,载《申报》1907年9月7日。 (13)(15)(1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上谕档》第3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9页,第193页,第301页。 (14)《科举将复活矣》,载《盛京时报》1907年8月29日。 (16)《政府决议复行科举之异闻》:“黄运藩请复科举一折,早经交议,现闻秘密消息,此折经政府会议后,有多数赞成复举者……据闻奏稿亦已拟定,俟张相国核议后,即可入奏。”(载《申报》1907年9月22日。) (17)《科举决不规复》:“近日颇有奏请规复科举者,有心人颇为隐忧,诚恐有实行之举,则学务必致功废半途。昨闻张、袁两军机诋驳甚力,某邸业已认可,将规复科举奏折一律作罢而重学务。”(载《大公报》1907年9月26日。) (18)《奏请复科举者请听》,载《大公报》1907年10月20日。 (20)张之洞:《致京学部荣尚书》,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第258页。 (21)《议停博学鸿词科》:“日前有俾侍御呈请特开博学鸿词科一节,业经政府核议在案。兹闻某枢臣宣言以该御史所陈专为投张相国之所好。”(载《大公报》1908年12月24日。) (22)《博学鸿词之再开》:“御史俾寿条陈请开博学鸿词一科,现经政务处议准,已饬学部详拟办法,请旨施行。闻学部张相国对此事力为赞成云。”(载《盛京时报》1908年10月14日。) (23)如《时评》:“军机大臣张之洞素性好古,倡议考试博学人才。”(载《时报》1908年9月10日)《科举余波》:“清国科举虽废,间有未尽废者……本年北京学部张相国倡设考取博学鸿词。”(载《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5月7日)《张相请开博学鸿词科》,载《广益丛报》第6卷第26期,1908年11月3日。 (24)《张中堂之重旧学》:“凡有关于保存旧学之折奏条陈,必须详加讨论,以定准驳,不可轻率从事,致使轻重失当。”(载《大公报》1908年11月6日。) (25)《时事要闻》:“张香帅日前与张野秋大冢宰会商京师大学堂章程,按张宫保之意,拟增添词章一门,以免学生中有不谙文体者日有退步也。闻张大冢宰不以为然。”(载《大公报》1903年8月1日)《时事要闻》:“张宫保屡争废科举……近日商订京师大学堂章程,拟增经学、词章二门,管学大臣以下又皆不以为然。”(载《大公报》1903年8月21日)可知张之洞重视经学、文学二科的思想并未得到同僚的支持。然而最终得以按张之洞的意见定议,则张之洞的威权在决策过程中应该起了很大作用。 (26)(54)张之洞:《致瑞安黄仲韬学士》,《张之洞全集》第11册,第140页,第140页。 (27)(35)张之洞:《创立存古学堂折》,《张之洞全集》第4册,第304页,第303页。 (28)《会议博学鸿词科考试条规》:“奏定再开博学鸿词科考试,仍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考试。”(载《中外日报》1908年11月7日。) (29)《张相国对于博学鸿词之目的》,载《盛京时报》1908年11月12日。 (30)《论朝廷将开博学鸿词科》,载《中外日报》1908年11月10日。 (31)晚清之际,“中国文学”的概念尚未固定,时人表述有广、狭之分,当与经、史、理等学并提时系指辞章等学,而单独使用时又可涵盖整个中国传统学术。 (32)《附奏耆儒硕彦拟送考博学鸿词片》,载《学部官报》第70期,1908年10月25日。 (33)《保荐人才》,载《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5月7日。 (34)(41)(42)张之洞:《学务纲要》,舒新城编《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第2册,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12页,第14页,第14页。 (36)《国粹学报略例》,载《国粹学报》第1卷第1期,1905年1月25日。 (37)黄纯熙:《国粹保存主义》,载《政艺通报》第22期,1902年12月15日。 (38)胡逢祥:《现代化潮流中的国学思潮及其使命》,高瑞泉主编《激进与保守的复调变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202页。 (39)余英时:《中国现代的文化危机与民族认同》,何俊编《余英时学术思想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94页。 (40)《专电》,载《中外日报》1908年11月14日。 (43)《学部司员之恐慌》:“《奏定学堂章程》为南皮手定之本……乃学部成立后反不能实力施行,部员聚讼,妄作聪明,朝令夕改,以致外省各为风气,弁髦定章。”(载《盛京时报》1907年9月28日。) (44)《学务将有变动》:“张中堂管理学部……现闻中堂建议,拟将原定各章程重行修改,并多不满意于学部各办事人员。”(载《大公报》1907年9月26日。) (45)《博学鸿词行将罢议》,载《大公报》1909年10月11日。 (46)《荣相对于博学鸿词之评论》,载《大公报》1909年9月29日。 (4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宣统朝上谕档》第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6页。 (48)“都察院京察甄别回原衙门三人,李灼华、俾寿以请复科举,常徽以请三品以上尽用满人。”(《徐兆玮日记》第2册,黄山书社2013年版,第954页。) (49)《川督奏请停试博学鸿词》,载《中外日报》1909年4月27日。 (50)《对于博学鸿词科之疑团》,载《大公报》1908年12月23日。 (51)《论川督奏请停试博学鸿词》,载《中外日报》1909年5月1日。 (52)《制科勿涉时务》,载《申报》1908年10月13日。 (53)《张文襄》,载《申报》1909年10月10日。 (55)《论朝廷将开博学鸿词科》,载《中外日报》1908年11月10日。 (56)如康有为在《物质救国论》中便称:“美国人不尚文学,惟事工艺致富……盖大地之尚文学,无若中国者,而与美贫富强弱相反,盖从事于虚与从事于实之相反若是也。”(姜义华、张荣华编《康有为全集》第8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而这种观点在当时颇具普遍性。 (57)早在谭嗣同《仁学》中便有冲决罗网的呼声,而此后的十数年间正是中国传统全面瓦解的时期(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困境》,《余英时学术思想文选》,第283页)。 (58)《学部拟咨各省送考博学鸿词人才》,载《中外日报》1908年11月4日。 (59)《催保博学鸿词人员》,载《大公报》1909年2月13日。 (60)《博学鸿词科之展缓》:“博学鸿词特科,学部原拟于今年二月举行,刻因各省尚未将合格人员保送来京,故张相国已与荣尚书议定展至八月间再行考试,日内即通行各省广为物色。”(载《大公报》1909年2月28日。) (61)《博学鸿词科停止之近耗》,载《大公报》1909年11月23日。 (62)《学部有不设管部大臣之耗》:“探悉政府鉴于张、荣二相前此种种牵掣情形,现已决定学部管部大臣一缺,不再请旨简放,所有学务事宜,即责成该部尚、侍妥为筹办,以专责成而免推诿。”(载《大公报》1909年10月13日。) (63)《奏拟选科举举人及优拔贡入经科大学肄业片》,载《学部官报》第92期,1909年7月8日。 (64)(67)《徐兆玮日记》第2册,第1072页,第895页。 (65)《文学与时势》,载《进步杂志》第1卷第2期,1911年12月。 (66)《恽毓鼎澄斋日记》第2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45页。 (68)参见《申报》1908年11月27日“广告页”。 (69)《论我国学校不发达之原因》,载《申报》1909年5月24日。 (70)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8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