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2014年24小时书店兴起 文学奖需回归文学本质(3)


    24小时书店,谁来写深夜的美文
    自从北京的三联韬奋书店在今年4月23日成为首家试水的24小时书店,一片式微的实体书店,意外获得了一束来自深夜的微光。
    不到半年,24小时书店的星星之火蔓延到全国多个城市。7月29日,全国24小时书店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杭州、深圳、广州、西安、青岛、郑州等地的11家24小时书店的代表,在会议上通过了《共同宣言》,并建立“全国24小时书店联盟”。
    然而,经历了夏天初创时的喜悦,冷酷的现实也在冬天降下。西安的万邦图书城从7月启动24小时营业,不到半年其小寨店就匆匆结束。商家说:“天气转凉,读书的人本来就不多,买书的更少。”
    其实,24小时书店的关键并不在于时间,“怎么让读者进来,进来后怎么留住,留住后读者愿不愿意消费”这三个问题才是生死攸关。这也是实体书店的集体焦虑——12月22日消息,南京先锋书店龙江店将于下个月25日歇业,而这只不过是南京一年关张的80多家实体书店中的一家而已。
    所以,虽然拉起了队伍,但24小时书店要赢得人心和人气依然任重道远。幸运的是,它们中有的已经学会了因地制宜:杭州“悦览树”推行“好书+咖啡”的模式,深圳将“大书城与小书吧”结合,广州的一家民营书店收留起了“沙发客”……
    有人说:书店和蔬菜店、水果店的不同之处在于,书店具有灵魂的意义。那么,只有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生存之道,24小时书店才能写好这篇深夜的美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