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童年万花筒——近年来儿童小说的题材开掘(2)


    五、幻想小说。过去,幻想小说常常很难和童话等题材区分开来,而近年来,这两种题材的区别在作家的创作中变得越来越明晰。让幻想扑入生活,给生活赋予想象,这可能是幻想小说和童话的最主要区别。第十届参评作品的《古蜀》(王晋康)、《大熊的女儿》(麦子)、《拯救天才》(王林柏)本身就是“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丛书作品。彭懿的《灵狐少年》《蓝耳朵》所描写的也是作家擅长的领域。赵菱《父亲变成星星的日子》把失去父亲的痛写得“哀而不伤”。常新港的《我想长成一棵葱》,用幻想小说写出了当代儿童的压力,是一种新的尝试。中国儿童文学想象力欠缺“,飞不起来”(海飞语)一直是个问题,但从本届儿奖的获奖作品来看,近年来,这一题材领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六、童年回忆题材。父辈的故事是历史小说经常书写的内容,近年来,也有很多作家把历史年代作为背景,重在书写个人童年经验。一些非儿童文学领域作家向儿童文学领域转型时,多从此类题材开始。例如,叶广芩的 《太阳宫》、肖复兴的 《红脸儿》、赵丽宏的 《童年河》、张炜的 《寻找鱼王》,还有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的 《吉祥时光》、黄蓓佳的 《童眸》。需要注意的是,讲述“父辈的故事”要注重趣味性,要进行个人经验的艺术转换。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反映当代儿童生活的作品。有的抓住社会热点,如反映二孩问题的《永远第一喜欢你》(徐玲);有的是反映社会问题在校园里的折射,如许诺晨的《淘气大王董咚咚之羚羊快跑》;有的气象宏大,写作挑战也大,如董宏猷的《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
    题材是大部分作家在创作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题材的新鲜和独特,是决定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纵观近年来儿童小说在题材上的开掘,可以用“扎根童年生活,讲好中国故事”来概括。这些故事集中呈现的是在大时代中中国儿童的多样生活,也表现了儿童文学的不同面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