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文学地理学助跑“中国学派”(2)


    其次,立足于中国的文艺理论,学习、借鉴西方文艺理论产生的逻辑内核。“文学地理学”是由中国学者自己提出,不同于那些舶来的概念,它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文学理论的创新精神。以往,我们常常盯着具体的西方理论内容不放,用来阐释中国的文学作品,结果造成了对西方文论的生搬硬套。而中国的文学地理学,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地要建设与文学史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确立研究对象、规定基本任务、建立理论体系等。如此系统地建立一门理论研究,不是对西方理论具体内容的生搬硬套,而是从中国的文艺理论出发,合理吸收、借鉴西方文艺理论的逻辑内核,这样才是“中国学派”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本土化”。
    再次,“中国学派”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努力走向世界。文学地理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人提出了质疑的声音,认为“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再谈文学的地域性已经没有什么意义”。的确,“地球村”的逐渐形成意味着人与人之间距离地缩短,地域性似乎在当下消失了传统所带有的绝对地位,但是一体化并不代表消除差异,没有个性的共性是不存在的。对于文学地理学这门学科而言,如何协调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处理气候与文学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相当不易的,但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体现了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价值。
    纵观“中国学派”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徒状态”仍然存在,当下文艺理论界的“病症”也都一一表现了出来。“中国学派”在前进的道路中遇到的问题越多,也就说明它创造的价值将越大。文学地理学的建立当然不是为了孤芳自赏,作为“中国学派”文学理论界的一员,它一直在努力克服危机,努力走向世界,而“中国学派”的建构既是为了振兴我国的文学理论界,也是为了走向世界,让“中国学派”在世界文坛发出响亮的声音。
    有了文学地理学的助跑,相信“中国学派”在文学理论和评价领域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届时,文学地理学“越是地域的,越是民族的”的口号与“中国学派”“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口号将会一起响彻学林。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