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杜诗“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字新探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天,杜甫滞留于夔州(今重庆奉节),睹夔地江山风物,追思千古流传的历史人物,写下了五首联章体七律组诗《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吟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其中第三首咏王昭君诗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以下简称教材)选录了这首诗。其中在对“画图省识春风面”句进行注释时,将“省”注释为“曾经”。笔者以为这个注释有点似是而非,且与史实也有出入。而我们常见的选录此诗的本子也大都不予注释,甚或觉得不屑作注。故特对此注略陈管见,补偏纠缪。
    首先,我们看看杜诗最通行且最具权威性的注本是如何解释的。
    清人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引朱瀚曰:省,乃省约之省。言但于画图中略识其面也。
    清人杨伦的《杜诗镜铨》于“环佩空归夜月魂”句下引朱瀚注:画图之面,本非真容,不曰不识,而曰省识,盖婉词。
    清人浦起龙的《读杜心解》云:“省识只在画图,正谓不省也。”
    从上述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仇兆鳌引朱瀚之注,语焉不详,令人瞀乱不得其解。但从仇的句意串讲中,大抵可以看出训“省”为“略”,这是用“省”的基本意。就是说汉元帝略识昭君之画像,至于昭君容貌如何,元帝看后有何反应等,就无从知晓了。这个解说是就画论画,强调了画图而忽略了有关史实。
    杨、浦两家注释简明扼要,皆释“省”为“不”。不过这个解释缺乏文献佐证,只能是强作解说。并指明这是委婉讽刺元帝省识只在画图,哪知画图并非昭君的真面目,其结果还是不识。这样杨、浦两家就与仇注殊途同归了。
    我们再查考大型权威性的辞书《汉语大词典》“省识”条,结果发现,它解“省识”为“犹认识”。在列举的书证中,唯独没有举出杜甫这句诗。这里不妨抄录几条如次:
    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阕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汗漫不省识,怳如乘桴浮。”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弟子出遗像,乃一老僧。使今见其人,亦不复省识矣。”
    清·纳兰性德《金缕曲·再赠梁汾》词:“多少殷勤红叶句,御沟深、不似天河浅。空省识,画图展。”
    很显然,如果按照《汉语大词典》的这个解释,我们就可得知汉元帝认识王昭君,图画也真实再现了昭君的真貌。这个解释应该说于史实和图画尽皆乖谬。
    其次,我们看史书是如何述说这位千古佳丽的。关于王昭君的记载最早出自班固的《汉书》,其《元帝纪》云: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虖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虖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