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柳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创作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8:11:56 未知 刘跃进 参加讨论
电影《柳青》把我的思绪带回到近五十年前的1972年,那年,我正读初中,读了一些文学作品,包括柳青的《创业史》。春夏之交,柳青到北京看病,并修改《创业史》第二部,就住在我家楼下。他老人家每天都要下楼散步,带着微笑看孩子们嬉闹,不时还会和我们聊上几句。影片中提到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江晓天、王维玲等,是我的父执,我与他们也曾有交往。看电影时,这些往事随时在脑海中闪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关于柳青的意义,在“新语境、新方法、新视野下的柳青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曾以《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为题,作了大会发言,谈了我的肤浅理解。这里,我想换一个角度,谈谈我们今天如何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理解生活中的柳青和电影中的《柳青》。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都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这些讲话,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这个发展方向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柳青的创作以及电影《柳青》,鲜明地体现了这个中心内容。我们理解柳青创作,评价电影《柳青》的价值,也应当立足于人民立场。这是我们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根本方向。刘可风《柳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记录了柳青对文学评论的看法,可以视为他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系统看法:“第一,向读者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技巧,这是很重要的工作。第二,受文学评论影响的主要是广大读者,其次是成千成万青年习作者。不受文学评论影响的是已经成熟的作家。对他们不准确的赞扬能引起他们的反感,不准确的批评,不能动摇他们的创作规划,却能做他们加强规划的参考资料。作家成熟与否,看他在政治思想、生活阅历和文学修养三者达到大体一致的较高水平。而无论怎样‘权威’的批评家,在生活阅历这方面,不能和作家相比的。所以对不准确的批评能采取评价的、警惕的态度,这是作家成熟的表现之一。第三,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由它本身决定,批评家的影响是暂时的。任何‘权威的批评家’,虚捏作品的成就或抹杀作品的成就,都是暂时的在读者和青年习作者中其影响。对文学作品最后的评断是时间的考验。好的作品,总是逐渐被人承认,越来越有光辉的。”他承认文学批评很有用,但是做好文学批评并不容易,要在政治思想、生活阅历和文学修养三个方面,都要有较高的水平,才能使自己的理论批评有深度,叫作家信服。什么叫有深度?还是得回到人民的立场。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我读初中时看到的柳青,完全像一个老农民的样子。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博览群书,对中外文学名著非常熟悉。他的创作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绝不是偶然的,除了他的生活阅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深厚的文学修养,还有他的文化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还说:“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生活中的柳青以及电影《柳青》其实就是传递这样一种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所以让人感动。 柳青的创作,还有电影《柳青》还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都必须要有现实关怀,更要深入生活。1943年,柳青到米脂县民丰区吕家乡政府做文书。在那里,他创作了《种谷记》,他的理想,是通过自己的笔触,把翻天覆地时代的风貌表现出来,体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但他更要坚守的是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在构思《创业史》时,他试图将革命理想与文学创作有机地融合起来,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现实,他在1952年主动要求离开北京回到陕西长安县工作,在皇甫村一住就是十四年,真正走进“生活的学校、政治的学校,艺术的学校”,不断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终于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柳青说:“《创业史》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个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柳青最清楚农民想什么、农民最需要什么。一个批评家,如果脱离农村实际,或者用后来的眼光看问题,就会觉得柳青笔下的农民过于脸谱化、概念化。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存在的,但更多的问题,是我们对于历史比较隔膜。 看完样片,我曾向导演提议,在影片结尾处加一个细节,即通过柳青之口,说明创业史不仅仅发生在皇甫村,还有大庆的《创业》,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难创业的缩影。他们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作了很巧妙的修改。最近,单位组织我们看《长征组歌》。四十多年前,我也曾演唱过《长征组歌》。今年再次欣赏,我依然激情澎湃。艰难创业,万里长征,留下多少动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时值建党一百周年,我们正信心百倍地走在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革命正未有穷期,我们还要继续创业。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从前辈的创业中汲取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不断开创未来。 (作者: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