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艺术漫谈 >

钟娜&祝羽捷:萨利·鲁尼与简·奥斯汀,如何“和而不同”


    近日,讲述青春成长故事的BBC电视剧《普通人》(Normal People)热播,获得了8.9分豆瓣高分。这部剧改编自“90后”女作家萨利·鲁尼同名小说,小说简体中文版(译名《正常人》)也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和群岛图书联合出版。电视剧《普通人》(Normal People)
    
    电视剧《普通人》(Normal People)
    萨莉·鲁尼是备受瞩目的爱尔兰文学新秀,在27岁时小说就入选了布克奖长名单,其处女作《聊天记录》的主人公是21岁的爱尔兰女大学生弗朗西丝。她和女友博比结识了小有名气的女作家梅丽莎和她的演员丈夫尼克。在书店、花园、咖啡馆、公寓楼,弗朗西丝和她的新朋旧友谈天说地。不知不觉,弗朗西丝与尼克开始了一段明知不会有结果的婚外恋。 
    
    《聊天记录》书封
    这部书稿最终由费伯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随后,《聊天记录》被美国《巴黎评论》评为年度最佳小说。萨莉·鲁尼亦因此书获得2017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青年作家奖。欧美文坛赞誉她为“社交媒体时代的塞林格”、千禧一代的代言人。
    5月13日,《聊天记录》和《正常人》译者钟娜与作家祝羽捷来到来到“跳岛FM”第七期。二人在19世纪与21世纪之间穿行,从《聊天记录》聊到萨莉·鲁尼与简·奥斯汀的相似与不同。
    钟娜表示,进入后资本主义时代后,剥削以无形的方式主宰着人们的生活。“金钱对简·奥斯汀笔下的那些人来说是一个挺抽象的东西,往往都是以遗嘱、地契、单身汉的年收入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金钱已经具体到了房子、房子里摆的名画,以及我们现在很喜欢说‘车厘子自由’——金钱已经具体到了车厘子。我觉得鲁尼是突然意识到金钱和阶级的重要性的年轻人之一,也是为什么她写的东西让人觉得在为一代人发声。”萨莉·鲁尼
    “代表时代”与“跨越时代”
    对于“社交媒体时代的塞林格”这样的标签,钟娜认为萨莉·鲁尼本人是比较谨慎的。“它是一个褒扬之词,但她是有保留意见的。我感觉作家可能都会对这类说法有所中立,还是有一些矜持在。大家可能都不觉得自己能够代表一代人。‘代表一代人’这类说法本身是有一点以偏概全,而且用久了就贬值了。就在萨莉·鲁尼的书出版不久,同样有一位有很出色的女作家叫Jia Tolentino,她是《纽约客》的一个专栏作者,出了一个散文集叫《trick mirror》,她也被称作是一代人的声音。那么究竟谁能代表一代人的声音,我觉得大家都会有所怀疑。”
    在钟娜的观察里,单从萨莉·鲁尼的读者群来说,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且以白人为主,但也有很多中年人和老年人,还有年龄更小的一些人。“我觉得说她是代表了一代人其实是一种局限,可能作家本人还是希望她的东西是能够跨越那个时代的。”
    “一代人愿不愿意被人代表也是一个问题。”在祝羽捷看来,《聊天记录》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现在很少有人能把当下的材料组织为非常好看的小说,“《聊天记录》非常流畅,也很有代入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处理得了当下这些材料的。LGBT、社交媒体、网络时代……这些话题不算新鲜。怎么去运用它们,其实非常考验作家的能力和独特视角。”
    钟娜认同道,萨莉·鲁尼非常懂得抓住文体细节,比如说她提到尼克写邮件的时候没有首字母大写,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观察。“在生活中,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这样写邮件的时候,就说明这个人对自己是很自信的,要不然它有一定的隐含意义。她能准确捕捉到非常微小的细节,然后用这样一个细节来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赋予它在情节上的张力。” 
    小说请读者进入世界,细节是很好的邀约
    很多批评家提及萨莉·鲁尼的书其实是穿着现代衣裳的19世纪小说。在钟娜看来,萨莉·鲁尼对金钱和阶级这两个题材的处理是“非常19世纪的”:“我们在《聊天记录》里也可以经常看到,她时不时都在观察——阶级是以什么样的细节体现在人身上的。到了《正常人》里,男主人公的母亲就在女主人公的家里做小时工,很微妙地展现了男女主角之间的阶级差异,在此基础上写阶级如何影响他们俩之间的关系。”
    祝羽捷认为萨莉·鲁尼明显受到了简·奥斯汀的影响:“她和奥斯汀都在写这种现实生活,而且写得非常详尽。奥斯汀一直被称为‘茶杯里的文学’,就是说她描写的都是生活里的微小细节,也有人批评她太女性、太闺房。还有人说奥斯汀笔下都是国家大事,承载着很重要的历史时刻。我对一个情节印象很深,奥斯汀写大家去参加舞会前都要去商店买丝带。当时做一件衣服是很贵的,只有上等阶级才经常可以去做衣服,很多中产阶级家庭只能买丝带去装饰自己。每一次参加舞会,丝带都是要换的,不能重复。就这样一个细节,承载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的经济状况与审美潮流,像记档一样把它记录下来。”
    “然后你会发现,萨莉·鲁尼在书中也写了大量的生活细节。这是两个人特别相像的地方。她们都已经看到了生活的真相,但在描述时是用琐碎的语言把真相包裹起来,让读者去抽丝剥茧,这是她俩使用的一个伎俩。”祝羽捷说。
    “这就让我想起《聊天记录》里写到聚会上的人都戴着很长的项链。我觉得这仿佛是 ‘现代版丝带’,记录了当时的一个细节。”钟娜称,“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说最重要的是要营造真实感,它要邀请读者进入这个世界,相信这个世界,并且不断想要回到这个世界重新拜访。那么首先就要有一个真诚的邀约,我觉得细节就是一个很好的邀约。如果一个读者相信了丝带,相信了长项链这样的细节,他就会进一步相信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进一步相信他们之间对话产生的情感漩涡。”
    当代女性看似更自由了,但困境更复杂
    尽管萨莉·鲁尼与简·奥斯汀有着相似之处,但二者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
    “简·奥斯汀的小说有很具体的一个困境,因为她们的生活与现在的相比,还是简单很多。我们现在面临的状况太复杂了,不是一个婚姻就能改变的。但当时女性最大的一个选择就是婚姻,只要是把握好这次机会,可能人生就会不一样了。”
    祝羽捷说,但萨莉·鲁尼在《聊天记录》里没有一个非常实际的困境,“我觉得这可能更像现代年轻人的失重感和茫然。我们对现实不满足,有一些自己的诉求,但又说不出来那是什么。没有一个具象的敌人,但是你又觉得处处都是敌人。小说里弗朗西丝好像是一个很理想主义的人,她最早对金钱是鄙视的,她没有那么在意钱。这一代年轻人不像‘70后’、‘80’后有那么强的物质目标,他们活得有点慵懒,没有那么强烈的欲望。”
    “所谓的无欲无求会不会有一个原因是他们面临的压力比父辈面临的压力更大?”钟娜说,像美国的千禧一代,他们发现自己买不起房子,那么只有租房;不好找工作,那么只有打零工。他们的生活不稳定,很多人在漂泊,但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又高,就很像是那种高等教育平民,然后他们的青春期会更加漫长。
    “萨莉·鲁尼笔下的女性们看似更自由了,就像羽捷说的仿佛敌人消失了,但是敌人又无处不在。简·奥斯汀往往都是写女性步入婚姻的围墙,她不写婚姻开始之后的故事。而萨莉·鲁尼小说里的这些女孩子并没有追求稳定的婚姻,尤其是到最后弗朗西丝做出的抉择很明显说明她并没有期许这样的事情。所以这些女性看似更自由了,同时她们有反叛精神,她们要去挑战传统的婚姻观、爱情观,但其实她们面临的问题只会更加复杂。”
    “鲁尼笔下这一群年轻人的很多东西和我们有高度共鸣。但在高度共鸣的同时,我们清楚地感觉到我们和那群年轻人是如此不同。我们关注的,我们焦虑的,我们平时言谈的都是那么地不一样。鲁尼做得最好的就是让我们对这群年轻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方式。”钟娜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