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傲》看郭璞的豁达与执着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8:11:23 未知 蒋绘燕 参加讨论
郭璞的思想比较驳杂,他既崇尚儒学,还具备道教思想,在这众多的思想中,没有此消彼长,郭璞把他们统领地非常和谐。在郭璞现存的所有作品中,最能展现他真性情的是《客傲》一篇。《客傲》是一篇散体赋,虽然在文体上与其他赋篇略显不同,但在形式上并非独创。本文旨在通过对郭璞《客傲》文本的重新解读,进一步分析郭璞在东晋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心态。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列《客傲》于“对问”体中,而申明其源来自于宋玉的《对问》,后来效仿的有东方朔《答客难》,扬雄的《解嘲》,班固《宾戏》等,当然,《客傲》也是其中之一。后世学者常常用《客傲》与东方朔《答客难》相比照,着实是因为二者经历颇有相似之处,有惺惺惜惺惺之感。 《晋书·郭璞传》有言:“璞既好卜筮,缙绅多笑之,又自以才高位卑,乃著《客傲》。”这段话表明郭璞创作此篇的目的是因不平而鸣,因而,我们可以了解到《客傲》是作者在被人耻笑之时,自己满腹怨嗟,无处施展,就通过文字来发牢骚,但在这篇文章中,更多地展现了郭璞的豁达心态和执着选择。 一、豁达的心态 自古以来人人皆有不满足,左思有“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感喟,李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傲,陆游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哀。古往今来,唱诵不绝,令人不胜唏嘘!世事难料,天时地利人和都是立功成事的关键,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就有了这些千古名句。郭璞在才干学识方面绝不低人一等,但也有自己的悲哀。 在《客傲》一文中,郭璞首先高傲地肯定了自己的知识才干。“拔文秀于丛荟,荫弱根于庆云,陵扶摇而竦翮,挥清澜以濯鳞”,是指郭璞从众多的文士中脱颖而出,虽出身寒微但受到晋元帝的庇护,因而他本应如大鹏一样抟扶摇而上九万里高空,如龙鱼一样濯鳞甲于汹涌澎湃的波涛之中。然而事与愿违,他一直是不温不火,难免也有些许怨恨,所以宽慰自己:“是以水无浪士,严无幽人,刈兰不暇,爨桂不给,安事错薪乎。”朝廷招贤纳士,隐士幽人纷纷归于朝廷,以至于人才充溢,鱼龙混杂,自己虽是妙才,难免会被错认为是薪柴。面对这种状态,他也并不怨天尤人,唉声叹气,而是借庄子思想来宽慰自己,“不物物我我,不是是非非,忘意非我意,得意非我怀。寄群籁乎无象,域万殊于一归”。混同了物与我之间的关系,不肯定是也不否定非,失意与否都不放在心上,宇宙间的事物千姿百态,最终归于纯一。郭璞在此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不再被人世间的苦恼所困扰,因为他已意识到一切人事到头来都是一场沉寂。无论是未成年而死的殇者,还是长寿的彭祖与涓子,一切生物作为自然之道的产物都有自己的生命期,没有无限的生命。在这里,郭璞强调了道之伟大,同时也醒悟到生命的原始状态就是生长与消亡。 在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之后,郭璞不再迷茫徘徊,而是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状态。他不想“绝霞肆,跨天津”,一跃而飞黄腾达,跨越天街,超越天河,只是“进不为谐隐,退不为放言”,在仕与隐之间寻找自己的立足点。在这一点上,郭璞与东方朔有相似之处,东方朔曾经写过《据地歌》,“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东方朔认为自己本非凡夫俗子,却沦落于俗世,于是只好隐居于官府之中,而非躲避于深山老林、蓬门草舍。东方朔选择了他的生存方式,郭璞也选择了自己的生存方式。但两人到底是主动选择还是迫于无奈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在二人的奏疏文中,我们看到两人都不是不管人间烟火是非的隐逸者,而是系国家危难于己身的爱国者。 二、执着的选择 郭璞在《客傲》最后一段写到,历史上贤者都有自己的隐居方式,庄周、老莱子、严君平、梁鸿、焦先等人都选择了自己的隐居方式。一旦选定,就执着于此,安然自足,尽管有慕名而来的政治家来召唤,也不改己志。郭璞这里提到的是古圣先贤在看透人间是是非非之后所选择的人生,而他自己也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故寂然玩此员策与智骨”。郭璞一直用龟甲兽骨占卜,一生都没有停止。占卜于他而言是一种生存的本领,也是改变命运的武器。通过《晋书·郭璞传》,我们可以了解到,郭璞自小跟随精通卜筮之术的郭公学习占卜之术,又得郭公所授的《青囊中书》。在逃难过程中,郭璞走到庐江郡,为庐江太守胡孟康占卜,结果是“败”,但胡孟康不相信,郭璞只好整装逃走。后来进京以后,郭璞又通过占卜,获得了王导的信任,王导在晋元帝面前引荐郭璞,郭璞后来被拜为著作郎。但不得不说,郭璞的命运,真是成也占卜,败也占卜,他后来被迫成为记室参军,又被杀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占卜。 郭璞无疑是一个执着的人,他在那个时代,因为占卜受到很多人的耻笑,但他还是执拗地选择这一方式。他还专注于训诂,现在得以保留的《山海经》和《尔雅》都有郭璞的功劳。然而郭璞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还是在于他的方士身份。西汉东方朔也是一位方术之士,尽管有渊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才华,然而汉武帝一直没有重用他,郭璞在东晋也是一位享誉朝野的大学问家,同样也是不受重视,原因之一就是方术之士一直都是以占卜为业,并不被朝廷所重视。当郭璞以著作郎身份谏言献策之时,晋元帝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著作郎这一官职本身就是一个闲官,没有权力,郭璞看到东晋岌岌可危的政权,也心想过从根本上改善政治现状,但无奈不受重用。 王敦看中了郭璞的学识和能力,逼迫郭璞做了他的的记室参军,但郭璞并没有真正为王敦服务。当温峤和庾亮让郭璞为他们占卜之时,郭璞说:“大吉”。当王敦让他占卜一测吉凶之时,郭璞回答“无成”,王敦又让他算自己寿命时,郭回答:“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明显地告诉王敦,造反之事必败,若执意造反,命不久矣。郭璞的话惹怒了王敦,王敦一怒之下,就把他杀害了。郭璞就此陨落,让人甚觉惋惜,但足以展现郭璞内心深处的原则与爱国精神。他鼓励温峤和庾亮举兵声讨王敦,又打击王敦等人的谋反行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东晋王朝的支持。倘若当时郭璞屈服于王敦,没有反对他起兵,那么结果就并非如此。作为一位至死都忠君爱国的人士,郭璞没有屈从王敦,一直都执着于自己的原则,就算最后为此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也不改其志。这种爱国精神尽管没有勇猛杀敌显得震撼,但也是一种大无畏精神的体现,从这些方面来说,他当之无愧也算一代英雄。后来王敦之乱被平定,东晋朝廷追赠郭璞为“弘农太守”,也是对郭璞的一种告慰。赵沛霖在《郭璞诗赋研究》中提到,郭璞最后被斩杀是得“兵解”之道,“兵解”就是道家用刀行刑后的起死回生之术。事实如何我们也不敢妄下评断,也许是后人实在不愿相信郭璞被轻而易举地斩杀,所以就编造了故事来慰藉大家。 综合来看,郭璞是一位思想兼容并包的大家,既有道家思想的超然,又有儒者的忠君爱国精神,还是一位执着于占卜的道教人士。因而,郭璞表现出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他的豁达和超然,在生死关头,他表现出不卑不亢、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客傲》一文中,面对那些世俗之人的嘲笑,郭璞也是淡然处之,表现出了对世俗的不屑。 参考文献 : [1] 房玄龄:《晋书》,北京: 中华书局, 1974年。 [2]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北京: 中华书局, 1958年。 [3] 聂恩彦:《郭弘农集校注》,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 [4] 刘勰著, 范文澜注:《文心雕龙》,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 [5] 赵沛霖:《郭璞诗赋研究》,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年。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从刘慈欣作品看科幻文学中的家国情怀
- 下一篇:永不消亡的更新——巴赫金的文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