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长江日报启动“寻访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精神”大型采访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很多次引用毛泽东诗词,激励全党不忘初心,不忘革命理想和宗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今天,长江日报在创刊70周年之日启动“寻访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精神”大型采访。70年前,人民解放军正进军武汉,毛泽东主席就亲笔题写了《长江日报》报头。武汉解放仅一周,《长江日报》于1949年5月23日正式创刊。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寻访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精神,是为饮水思源,继续前进。长江日报记者将奔赴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宁夏六盘山、江苏南京、河南兰考、甘肃酒泉等地,用笔墨和镜头发掘毛泽东诗词的精神特质,报道这些特质焕发出的巨大力量。
    天堑变通途,当惊世界殊
    1966年7月16日,武汉举办市民横渡长江活动,长江日报女记者胡文新随行采访拍照,用镜头记录下毛泽东主席73岁畅游长江的珍贵历史瞬间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汪建新:
    光大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精神
    在许多场合、许多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妙用毛泽东诗词名句以阐述治国理政新思想。这些诗词名句蕴含了丰富的中国精神,而总书记的援引妙用进一步发扬光大了中国精神。
    22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汪建新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阐释毛泽东诗词体现出来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敢教日月换新天”
    ——寻访和重温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强化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要有精神,它是国本;一个民族要有精神,它是脊梁。什么是中国精神?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汪建新认为,中国精神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精髓,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其中。毛泽东诗词字里行间所洋溢的中国精神扣人心弦、催人奋进。“综观毛泽东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支撑他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属蓄积于胸中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汪建新说,毛泽东诗词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文学作品的优秀传统,又赋予具有时代意味的精神内涵。在毛泽东吟咏祖国河山的诗作中,这种爱国情怀表现得既直接又生动。“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为江海客”,他既乐山又乐水。毛泽东笔下的山,仪态万千、瑰伟雄奇。会昌山“颠连直接东溟”,昆仑山“横空出世”,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毛泽东笔下的水,神奇曼妙、变幻无穷。他沉醉于“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清纯与活力,震撼于“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静穆与凝重。他欣赏“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的自然雅趣,赞美“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的烟波浩渺,向往“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的崭新气象。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此气壮山河的诗句,自然使人对伟大祖国油然而生敬意,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感自豪。汪建新表示,综观毛泽东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支撑他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属蓄积于胸中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毛泽东诗词在文化取向上凸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维护尊严、追求独立、寻求解放、谋求幸福伟大历程的真实写照。
    此外,毛泽东诗词还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创造、敢于创新的壮志豪情。1965年5月他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以革命家的豪迈气魄,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凌云壮志。从“欲与天公试比高”,再到“天翻地覆慨而慷”“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独特诗意表达,实现了从“问天”“比天”到“翻天”“换天”的不断演进。
    “万水千山只等闲”“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所揭示的共产党人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精神。“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诗词所体现的阳光健朗、积极向上、勇敢无畏等侧面,是中国精神、中国文化最可宝贵的主体内容,将永远激励中华儿女大步向前。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寻访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精神,感受伟大“诗魂”的中国气派,是“四个自信”尤其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毛泽东诗词,有指点江山的激扬,有秋收暴动的霹雳,有众志成城的炮声,有万里长征的凯歌,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横扫千军的畅快,有天翻地覆的慷慨。”汪建新认为,毛泽东是一代伟大诗魂、国魂、民族魂。作为诗魂的他,创造了一种“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他的诗词是20世纪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首先,毛泽东创造了醇厚独特的民族风格。汪建新说,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俯拾皆是。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腊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诗家借以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
    他还创造了通俗易懂的鲜活语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最具中国气派的创作原则和价值导向。毛泽东始终致力于使中国古典诗词大众化。即使引用或化用的名人诗句,如“一枕黄粱再现”“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唱雄鸡天下白”等,不着痕迹而又轻巧高明、意境全出。
    汪建新说,“一句话,毛泽东诗词里浓厚的文化自信和美学精神,植根于他最根本的精神支点:人民性的文化立场”。
    汪建新认为,毛泽东诗词蕴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他的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能让读者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同时毛泽东诗词又洋溢着充满理性的激情,深沉而浓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读来使人荡气回肠,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毛泽东视野广博,纵横捭阖。《沁园春·长沙》上阕把江南秋景写得生动活泼、绚丽多彩,与下阕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相匹配。《沁园春·雪》把北国风光写得宏伟壮阔、大气磅礴,与下阕对历史人物的评点浑然天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赋予雪山雪原以生命活力和人格意志,雄浑气概跃然纸上。
    寻访和重温毛泽东诗词字里行间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汪建新认为,是“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是对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大力弘扬,这样的活动很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弘扬正能量,凝心聚力”。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
    ——妙用毛泽东诗词,既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古典诗词造诣,更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伟人的无限敬仰和其与毛泽东治国理政思想的心灵契合,同时也表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改进文风的一贯要求
    汪建新注意到的公开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比较早引用毛泽东同志诗词,是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这里连续引用两句毛泽东诗词,高度概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矢志不移的发展韧劲,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民族发展前景的高度自信。”汪建新说,这些援引妙用,既升华了毛泽东诗词的意境,又切合了新时代的历史问题、具体情境,对今天的读者、今天的人民群众而言,充满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后来,习近平又引用“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来称颂当今中国的大好局面,他眼中的“风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神州大地焕发的勃勃生机和锦绣前程。
    “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这里引用的“我自岿然不动”,出自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习近平以此来说明紧紧依靠人民是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牢固基础。汪建新认为,这里的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人民史观和使命担当。
    2012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对兰考县工作的批示中写道:“焦裕禄同志当年在兰考工作时提出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伟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汪建新表示,毛泽东这句诗的本意是推翻反动统治,改造社会面貌,而习近平同志用来称赞焦裕禄战天斗地、治理风沙的拼搏精神。
    前不久,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殷殷嘱托。而此前他多次引用毛泽东诗词激励青年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他认真聆听同学们激情朗诵《沁园春·长沙》。在座谈会上他引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勉励青年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汪建新说,妙用毛泽东诗词,既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古典诗词造诣,更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伟人毛泽东的无限敬仰和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表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改进文风的一贯要求。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伟大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在《水调歌头·游泳》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汪建新长期专注于毛泽东诗词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毛泽东诗传》等作品,主讲过电视系列片《毛泽东的诗人情怀——阅尽人间春色》。他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毛泽东与武汉有着日久绵深的真挚“情缘”,大革命时期写过《菩萨蛮·黄鹤楼》,新中国成立后又写过《水调歌头·游泳》,这两首作品均情真意切,广为传颂。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首《菩萨蛮·黄鹤楼》写于1927年,“该词表达了毛泽东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忧患和热切期待,也写出了对革命前途的艰难探索,对艰辛历程的不懈坚持,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心。”汪建新说。
    而另一首名作《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汪建新说,这首词视野宏阔,意象豪迈,是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后写下的,描绘了中国当年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表达了中华儿女战天斗地、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毛泽东对未来图景的乐观展望。
    汪建新称,在毛泽东众多诗词之中,唯一提到的现代建筑工程就是武汉长江大桥。“这既体现了毛泽东对武汉长江大桥的关注,更体现了对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的美好憧憬”。
    习近平同志近年先后两次视察调研湖北武汉,对武汉发展寄予充分肯定与殷切厚望。汪建新表示,建设新中国、实现现代化,需要人们去不断创新创造,当年长江大桥的成功飞架南北,体现出武汉人热烈、激越的创造精神,也预示着新中国走上了一条通往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诗词常读常新、常悟常新,是我们提升个人修养的精神食粮
    汪建新说,泱泱中华是诗歌的国度,中国人都有浓郁的诗歌情结。毛泽东诗词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在当今时代依然彰显其理性光辉和艺术魅力,是常读常新、常悟常新的传世经典。也正因如此,毛泽东诗词在当代一直被广泛传播:
    例如,被谱曲成为音乐作品。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分别由王承俊(久鸣)、劳舟谱曲的《七律·长征》《沁园春·雪》,便已在敌后根据地传唱。新中国成立后,音乐作品不断涌现,其中不乏劫夫、贺绿汀、陈志昂、郑律成等名家佳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毛泽东诗词歌曲选》《毛泽东诗词歌曲百首》等唱片、音像带层出不穷。一些影视作品,如《红色摇篮》《解放》《毛泽东》等,专门配了毛泽东诗词插曲。
    成为书画的重要创作素材。很多书法家钟情于毛泽东诗词,很多书法展览都能够看到毛泽东诗词的踪迹。毛泽东诗词还常见于书法字帖。无论是赏析作者手迹,观赏书法展览还是临摹字帖,都拉近了人们与毛泽东诗词的距离。
    1959年,傅抱石与关山月联袂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国画,精心描绘《沁园春·雪》所表现的壮美河山,毛泽东亲自为该画题款“江山如此多娇”。
    汪建新说,作为我们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精神来源,毛泽东诗词一定还会被人们持续传颂下去。长江日报这次推出的大型采访活动,有助于人们进一步加深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有助于更多的人们从这些诗词里感受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很多次引用毛泽东诗词,激励全党不忘初心,不忘革命理想和宗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今天,长江日报在创刊70周年之日启动“寻访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精神”大型采访。70年前,人民解放军正进军武汉,毛泽东主席就亲笔题写了《长江日报》报头。武汉解放仅一周,《长江日报》于1949年5月23日正式创刊。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寻访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精神,是为饮水思源,继续前进。长江日报记者将奔赴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宁夏六盘山、江苏南京、河南兰考、甘肃酒泉等地,用笔墨和镜头发掘毛泽东诗词的精神特质,报道这些特质焕发出的巨大力量。
    天堑变通途,当惊世界殊
    1966年7月16日,武汉举办市民横渡长江活动,长江日报女记者胡文新随行采访拍照,用镜头记录下毛泽东主席73岁畅游长江的珍贵历史瞬间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汪建新:
    光大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精神
    在许多场合、许多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妙用毛泽东诗词名句以阐述治国理政新思想。这些诗词名句蕴含了丰富的中国精神,而总书记的援引妙用进一步发扬光大了中国精神。
    22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汪建新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阐释毛泽东诗词体现出来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敢教日月换新天”
    ——寻访和重温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强化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要有精神,它是国本;一个民族要有精神,它是脊梁。什么是中国精神?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汪建新认为,中国精神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精髓,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其中。毛泽东诗词字里行间所洋溢的中国精神扣人心弦、催人奋进。“综观毛泽东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支撑他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属蓄积于胸中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汪建新说,毛泽东诗词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文学作品的优秀传统,又赋予具有时代意味的精神内涵。在毛泽东吟咏祖国河山的诗作中,这种爱国情怀表现得既直接又生动。“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为江海客”,他既乐山又乐水。毛泽东笔下的山,仪态万千、瑰伟雄奇。会昌山“颠连直接东溟”,昆仑山“横空出世”,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毛泽东笔下的水,神奇曼妙、变幻无穷。他沉醉于“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清纯与活力,震撼于“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静穆与凝重。他欣赏“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的自然雅趣,赞美“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的烟波浩渺,向往“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的崭新气象。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此气壮山河的诗句,自然使人对伟大祖国油然而生敬意,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感自豪。汪建新表示,综观毛泽东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支撑他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属蓄积于胸中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毛泽东诗词在文化取向上凸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维护尊严、追求独立、寻求解放、谋求幸福伟大历程的真实写照。
    此外,毛泽东诗词还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创造、敢于创新的壮志豪情。1965年5月他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以革命家的豪迈气魄,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凌云壮志。从“欲与天公试比高”,再到“天翻地覆慨而慷”“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独特诗意表达,实现了从“问天”“比天”到“翻天”“换天”的不断演进。
    “万水千山只等闲”“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所揭示的共产党人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精神。“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诗词所体现的阳光健朗、积极向上、勇敢无畏等侧面,是中国精神、中国文化最可宝贵的主体内容,将永远激励中华儿女大步向前。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寻访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精神,感受伟大“诗魂”的中国气派,是“四个自信”尤其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毛泽东诗词,有指点江山的激扬,有秋收暴动的霹雳,有众志成城的炮声,有万里长征的凯歌,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横扫千军的畅快,有天翻地覆的慷慨。”汪建新认为,毛泽东是一代伟大诗魂、国魂、民族魂。作为诗魂的他,创造了一种“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他的诗词是20世纪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首先,毛泽东创造了醇厚独特的民族风格。汪建新说,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俯拾皆是。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腊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诗家借以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
    他还创造了通俗易懂的鲜活语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最具中国气派的创作原则和价值导向。毛泽东始终致力于使中国古典诗词大众化。即使引用或化用的名人诗句,如“一枕黄粱再现”“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唱雄鸡天下白”等,不着痕迹而又轻巧高明、意境全出。
    汪建新说,“一句话,毛泽东诗词里浓厚的文化自信和美学精神,植根于他最根本的精神支点:人民性的文化立场”。
    汪建新认为,毛泽东诗词蕴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他的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能让读者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同时毛泽东诗词又洋溢着充满理性的激情,深沉而浓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读来使人荡气回肠,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毛泽东视野广博,纵横捭阖。《沁园春·长沙》上阕把江南秋景写得生动活泼、绚丽多彩,与下阕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相匹配。《沁园春·雪》把北国风光写得宏伟壮阔、大气磅礴,与下阕对历史人物的评点浑然天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赋予雪山雪原以生命活力和人格意志,雄浑气概跃然纸上。
    寻访和重温毛泽东诗词字里行间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汪建新认为,是“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是对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大力弘扬,这样的活动很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弘扬正能量,凝心聚力”。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
    ——妙用毛泽东诗词,既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古典诗词造诣,更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伟人的无限敬仰和其与毛泽东治国理政思想的心灵契合,同时也表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改进文风的一贯要求
    汪建新注意到的公开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比较早引用毛泽东同志诗词,是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这里连续引用两句毛泽东诗词,高度概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矢志不移的发展韧劲,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民族发展前景的高度自信。”汪建新说,这些援引妙用,既升华了毛泽东诗词的意境,又切合了新时代的历史问题、具体情境,对今天的读者、今天的人民群众而言,充满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后来,习近平又引用“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来称颂当今中国的大好局面,他眼中的“风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神州大地焕发的勃勃生机和锦绣前程。
    “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这里引用的“我自岿然不动”,出自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习近平以此来说明紧紧依靠人民是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牢固基础。汪建新认为,这里的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人民史观和使命担当。
    2012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对兰考县工作的批示中写道:“焦裕禄同志当年在兰考工作时提出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伟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汪建新表示,毛泽东这句诗的本意是推翻反动统治,改造社会面貌,而习近平同志用来称赞焦裕禄战天斗地、治理风沙的拼搏精神。
    前不久,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殷殷嘱托。而此前他多次引用毛泽东诗词激励青年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他认真聆听同学们激情朗诵《沁园春·长沙》。在座谈会上他引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勉励青年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汪建新说,妙用毛泽东诗词,既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古典诗词造诣,更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伟人毛泽东的无限敬仰和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表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改进文风的一贯要求。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伟大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在《水调歌头·游泳》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汪建新长期专注于毛泽东诗词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毛泽东诗传》等作品,主讲过电视系列片《毛泽东的诗人情怀——阅尽人间春色》。他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毛泽东与武汉有着日久绵深的真挚“情缘”,大革命时期写过《菩萨蛮·黄鹤楼》,新中国成立后又写过《水调歌头·游泳》,这两首作品均情真意切,广为传颂。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首《菩萨蛮·黄鹤楼》写于1927年,“该词表达了毛泽东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忧患和热切期待,也写出了对革命前途的艰难探索,对艰辛历程的不懈坚持,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心。”汪建新说。
    而另一首名作《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汪建新说,这首词视野宏阔,意象豪迈,是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后写下的,描绘了中国当年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表达了中华儿女战天斗地、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毛泽东对未来图景的乐观展望。
    汪建新称,在毛泽东众多诗词之中,唯一提到的现代建筑工程就是武汉长江大桥。“这既体现了毛泽东对武汉长江大桥的关注,更体现了对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的美好憧憬”。
    习近平同志近年先后两次视察调研湖北武汉,对武汉发展寄予充分肯定与殷切厚望。汪建新表示,建设新中国、实现现代化,需要人们去不断创新创造,当年长江大桥的成功飞架南北,体现出武汉人热烈、激越的创造精神,也预示着新中国走上了一条通往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诗词常读常新、常悟常新,是我们提升个人修养的精神食粮
    汪建新说,泱泱中华是诗歌的国度,中国人都有浓郁的诗歌情结。毛泽东诗词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在当今时代依然彰显其理性光辉和艺术魅力,是常读常新、常悟常新的传世经典。也正因如此,毛泽东诗词在当代一直被广泛传播:
    例如,被谱曲成为音乐作品。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分别由王承俊(久鸣)、劳舟谱曲的《七律·长征》《沁园春·雪》,便已在敌后根据地传唱。新中国成立后,音乐作品不断涌现,其中不乏劫夫、贺绿汀、陈志昂、郑律成等名家佳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毛泽东诗词歌曲选》《毛泽东诗词歌曲百首》等唱片、音像带层出不穷。一些影视作品,如《红色摇篮》《解放》《毛泽东》等,专门配了毛泽东诗词插曲。
    成为书画的重要创作素材。很多书法家钟情于毛泽东诗词,很多书法展览都能够看到毛泽东诗词的踪迹。毛泽东诗词还常见于书法字帖。无论是赏析作者手迹,观赏书法展览还是临摹字帖,都拉近了人们与毛泽东诗词的距离。
    1959年,傅抱石与关山月联袂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国画,精心描绘《沁园春·雪》所表现的壮美河山,毛泽东亲自为该画题款“江山如此多娇”。
    汪建新说,作为我们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精神来源,毛泽东诗词一定还会被人们持续传颂下去。长江日报这次推出的大型采访活动,有助于人们进一步加深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有助于更多的人们从这些诗词里感受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精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