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最早来自红海,跃升“国民香料”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11:11:16 广州日报 卜松竹 参加讨论
广州进口史录 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藏着一小盒1983年发掘时在墓中发现的乳香,据推测,这是当年来自西亚红海一带的外来品。 什么是乳香?它又称熏陆香、杜噜香、马尾香,乳头香、西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浴香、塌香等,是橄榄科乳香属植物树皮渗出的树脂。之所以以“乳”名之,按照学者华成坤的说法,原因有四:一.鲜树脂的颜色是乳白色;二.凝固的树脂有的像乳头状;三.加水可以研磨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四.树脂具有独特的香气。 乳香原产阿拉伯半岛的阿曼,其中世界上最优质的乳香——“银香”,产自阿曼南部佐法尔地区。它大约3000年前开始传入耶路撒冷和古埃及,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不可考,南越王墓的发现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证据,说明至少在西汉时期乳香已经传入中国。它的应用很广,直到今天,在临床医疗方面,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乳香最早应自南越登陆 南越王墓出土的乳香,重26克,是在西耳室的一个漆盒中发现的。据主持发掘的考古学者麦英豪说,曾对其进行了采样化验,但年代太久全部氧化,不能测定成分。由于它的外观与泉州发现的宋代乳香非常相似,故而定为乳香,推测当时是作为熏炉的香料。 中国南方气候潮湿,蚊虫滋生,从战国时期开始,各地便有于室内熏香的习俗,以利消毒和驱除异味。早期的熏香采用的是本土所产香料,如诗人屈原的诗歌中便记载了江蓠、辟芷、申椒、菌桂、木兰、揭车、杜衡、辛夷等十余种香草。但这类香料焚燃后香气散发快,难以持久。 至迟在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便有以熏炉熏香的风气,到两汉时期熏香之俗益盛。岭南地区出土的熏炉数以百计,仅广州地区就发现了200多个。从出土熏炉的墓葬形制看,墓主并非全是高官显贵,有的仅是一般地主官僚,说明在岭南地区,熏香习俗的流行范围在扩大。从汉代开始,广州地区所使用的香料,如乳香等,多为树脂型香料,适宜置于炭火中阴燃,克服了传统香草的这些不足。因此广州西汉中期墓葬中出土的熏炉,炉腹加深,炉盖增高,以适应燃烧方式的变化。 当时这些熏炉只在南越国范围的墓葬以及与南越国毗邻的长沙等地才可见到,炉腹内常有灰烬或炭粒状香料残存。如1955年,在广州华侨新村西汉墓出土四件釉陶熏炉,其中一件通高17.2厘米,腹径11.2厘米,盖面隆圆,作几何图形镂空,顶有鸟形钮饰;器身如豆,器腹处有四个对称排列的圆形小气孔。 熏香之风由南北渐,迅速蔓延。中原地区从西汉中期开始出现熏炉。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的熏香炉式样有南北之分,北方中原流行博山式熏炉,又称博山香熏、博山熏炉等,汉、晋时期常见。汉代刘向《香炉铭》描写这种器具:“嘉此正器,堑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铭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从时间上看,南越盖豆式熏炉在先,中原博山式熏炉在后,说明香料和熏香习俗由海外输入路线是先至番禺(今广州地区),后传至中原。 司马相如《美人赋》写他赴梁国途中“排其户而造其堂,芳香芬烈,黻帐高张”。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住昭阳殿,有绿熊席,“其中杂熏诸香,一坐此席,余香百日不歇”。如此持久的香气,用的当是海外香料。 汉末曹操提倡节俭,禁止在自家里熏香。有女儿出嫁得好香焚之,也被他禁了,甚至在身上佩香囊也不行。不过他倒是曾以香料作为礼品赠送蜀相诸葛亮。汉末士夑任交州刺史,统领岭南地区,由于远离中原战火,本地经济社会比较稳定,“车骑满道,胡人夹毂焚香者常有数千”。 古人对乳香产地和形成早有了解 既然乳香原产阿曼,那么说明西汉时中国与阿曼,也即今阿拉伯、红海一带之间,必然有直接或间接的交通线,而且应该是海路。 研究者牛攀指出,中国和阿曼之间的商贸往来具体起源于何时,因史料缺载,现已无证可考。除了广州南越王墓中的发现,在广西贵县汉墓中也出土有乳香。东汉时期的香方《汉建宁宫中香》也言及乳香的用法。东汉郭宪的《别国洞冥记》有:“……乃烧天下异香,有沉光香、精祗香、明庭香、金磾香、涂魂香,外国所贡青楂之灯”。这其中的“沉光香”“涂魂香”,据说即产自涂魂国。“涂魂国”据学者沈福伟考证,即为今阿曼港口城市佐法儿(Zafar、Dhufar)的对音,是著名的乳香产地。 又如,在赵汝适《诸蕃志》“乳香”条中有:“乳香,一名薰陆香,出大食之麻啰拔、施曷、奴发三国深山穷谷中。”其中,“麻啰拔”和“奴发”均位于阿曼。周致中《异域志》中有:“大食勿拔国边海,天气暖甚,出乳香树,逐日用刀斫树皮取乳。”“勿拔”,今对应之地为阿曼的米尔巴特。此外,历代典籍中言及乳香产自阿曼地区的记载不绝于书。三国时万震《南洲异物志》云:“熏陆出大秦国。在海边有大树,枝叶正如古松,生于沙中。盛夏木胶流出沙上,状如桃胶。夷人采取卖与商贾,无贾则自食之。”古书上大秦范围很广,西亚等地区亦在其中。说明中国古人对乳香的产地和形成原理,是有比较清晰的认知的。 牛攀指出,虽然东非,特别是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也出产乳香,但质量最好、产量最高的乳香出自阿曼,故而阿曼人必然是古代世界乳香贸易的主角。一些西方学者的研究和记录,也表明来自阿曼的商人在乳香和没药的贸易上“几乎具有统治地位”。他们甚至可能也承销了产自东非及今印度地区一带的乳香。 汉武帝平南越之后,派人沿海上丝路继续开展远洋航行,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直接交往更加扩大与深入。海外香料通过南方沿海地区转输中原地区。汉代时内地至交阯任职的官员往往采得南海的珍奇香料,携之以归。 贸易繁荣成就“国民香料” 按华成坤的说法,乳香入药最早有文字记载是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里首次记载“乳香”之名,并认为其可以“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澼,疗诸疮令内消”。此后,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使用乳香的经验,产生了仙方活命饮、七厘散、六和散、九分散等著名方剂,“可以确定,乳香对中医药,特别是中医外科的用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乳香贸易在古代史上持续时间很久。牛攀指出,与早期乳香贸易的小批量不同,唐宋以降,乳香进口贸易无论在品质和数量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动辄以千斤、万斤计,而乳香的品级也被细分为十三种之多,说明对之认知更加深入。如《宋史·大食传》载:“大食舶主蒲希密至南海(指今广州),凡进:象牙五十株,乳香千八百斤,宝铁七百斤,红丝吉贝一段,五色杂花蕃锦四段,白越诺二段,都爹一琉璃瓶,无名异一块,蔷薇水百瓶。” 宋代乳香贸易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如《宋史·食货志》中载:“宋之经费,茶、盐、矾之外,惟香之为利博,故以官为市焉。建炎四年,泉州抽贾乳香一十三等,八万六千七百八十斤有奇。”甚至有因贩运来华的乳香数量庞大而受到当时的统治者封官进爵的。当时著名的以乳香为主营业务的商人,有阿曼人蒲罗辛和辛毗陀罗等。 有研究者甚至认为,乳香是宋朝进口香药中的主项,宋朝的香药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乳香贸易。乳香在财政收入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出售乳香往往成为帮助宋廷渡过难关的一个手段。从贸易规模来看,三佛齐的乳香朝贡量位居榜首,占城的贡量为第二。乾道三年(1167),占城一次性就朝贡乳香100730斤(其中白乳香20435斤、混杂乳香80295斤),创下了宋朝单次朝贡乳香超过10万斤的最高纪录。大食、三佛齐、占城把控了海上丝绸之路乳香贸易权,三个国家的乳香朝贡量约占海外诸国乳香朝贡总量的99%以上。此外,还有不少乳香经由陆上丝绸之路输入。 学者温翠芳认为,宋代平民消费力量的兴起推动了乳香贸易的活跃,“沉香价格高昂,唐代一斤沉香约合四贯文。宋真宗时,‘贵重沉栈香与黄金同价’”,非一般民众所能消费得起。随着产量增加、输入增加等原因,乳香价格逐渐下降。熙宁五年(1072),于阗进贡乳香“三万一千余斤,为钱四万千余贯,乞减价三千贯卖于官库”,则一斤乳香的价格基本在一贯二百文左右,最末等的乳香每斤才三百文,是平民消费得起的香料。而乳香在医疗、宗教活动、日常习俗中的广泛用途,也令它真正成为一种能够深入民间的香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