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白鹿原》硕博论文篇目辑录


    据笔者粗略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在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白鹿原》的研究论文至少有1600篇,硕博论文至少有83篇。作为一部经典作品,足见其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现将硕博论文篇目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1]兰淑会.“二难”困境与无意义终极.河北师范大学,2003.
    [2]刘婷.论《白鹿原》的历史观.吉林大学,2004.
    [3]张鑫莲.《白鹿原》叙事的多维阐释.福建师范大学,2005.
    [4]叶澜涛.家族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历史画卷.华中师范大学,2005.
    [5]杨素秋.试论《白鹿原》叙事艺术.陕西师范大学,2006.
    [6]吕作民.《白鹿原》的地域文化特色.吉林大学,2006.
    [7]张颖.论《白鹿原》的悲剧意识.延边大学,2006.
    [8]李景钢.《白鹿原》与传统儒家文化.西北大学,2006.
    [9]陶春军.中国九十年代知识分子话语权缺失研究.苏州大学,2006.
    [10]张琼.论《白鹿原》与民俗文化.陕西师范大学,2007.
    [11]李法玲.女性解放的破产和对传统的回归.吉林大学,2007.
    [12]胡佳佳.历史与道德的冲突张力.浙江大学,2007.
    [13]王瑞娟.流动的文化人生与历史.兰州大学,2007.
    [14]王倩.民俗信仰·父亲原型·文化意象.陕西师范大学,2007.
    [15]金鸿雁.论《白鹿原》中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价值,延边大学,2007.
    [16]董炜.《白鹿原》人物悲剧命运研究.延边大学,2007.
    [17]杨姝琼.《白鹿原》民俗文化词汇的解读.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18]姚芮玲.从比较视野看《白鹿原》对文化与人性悖谬情境的发掘.陕西师范大学,2008.
    [19]谢晴雯.从文学到文化.四川师范大学,2008.
    [20]刘怀欣.《白鹿原》中白鹿意象的原型解读.山东师范大学,2008.
    [21]徐爱华.一部小说的产生.苏州大学,2009.
    [22]段氏琼茹.异地同质的农村家族小说.东北师范大学,2009.
    [23]侯业智.同根绽放的异样奇葩.延安大学,2009.
    [24]纪麟.论《白鹿原》对乡村传统儒家文化的挖掘.吉林大学,2010.
    [25]王春阳.《白鹿原》对现代革命历史的叙述、重建与超越.西南大学,2010.
    [26]苏丹.《白鹿原》地域性语言及其成因.中南大学,2010.
    [27]郭武轲.清末民国乡村治理研究.郑州大学,2010.
    [28]樊袁利.《白鹿原》中的民俗词汇翻译策略研究.西安工业大学,2010.
    [29]李金秒.《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延边大学,2010.
    [30]魏武莲.《红旗谱》与《白鹿原》之比较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11.
    [31]张美英.乡土小说中现实主义的演变和发展.沈阳师范大学,2011.
    [32]徐方方.乡土书写的衍变和乡民命运的浮沉.上海师范大学,2011.
    [33]李之馨.《白鹿原》与白鹿原.陕西师范大学,2011.
    [34]王雪舟.文学作品中的伦理边界问题探讨.南华大学,2011.
    [35]邢之美.论《白鹿原》中的原型.西北大学,2011.
    [36]党育青.《白鹿原》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
    [37]张建良.《白鹿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2.
    [38]王小席.西安白鹿原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39]王娇.陕西三作家小说创作比较论.河北大学,2012.
    [40]王敏.方言中的物质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新疆师范大学,2012.
    [41]马向科.白鹿原宗法文化悲剧与寻根之旅.西北大学,2012.
    [42]李兰.《白鹿原》的家族叙事模式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2.
    [43]张婷.论《白鹿原》的地域文化内涵.河北师范大学,2012.
    [44]王芸.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45]郑晓贞.时代与人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46]张丽娟.《白鹿原》叙事艺术探析.广西大学,2013.
    [47]王虎.《白鹿原》中的神秘文化研究.兰州大学,2013.
    [48]董婕.《白鹿原》底层民众世界解读.西北师范大学,2013.
    [49]王永磊.从“史诗”到“秘史”.广西师范学院,2013.
    [50]刘洪雨.原型批评视角下的《白鹿原》解读.青岛大学,2013.
    [51]陈蕾.《白鹿原》节选翻译报告.内蒙古大学,2013.
    [52]练淑敏.《白鹿原》的修改、改编及其阐释.河南师范大学,2014.
    [53]徐亚飞.浅析电影《白鹿原》中的民族音乐元素与人声.曲阜师范大学,2014.
    [54]胡沙莉.论农村法治的嬗变与重构.辽宁大学,2014.
    [55]高盛楠.跨媒介传播视域下《白鹿原》中关中文化符号的解读.陕西师范大学,2014.
    [56]刘景景.《白鹿原》电影和原著的修辞学对比.河南师范大学,2014.
    [57]马清华.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民间宗教现象.湖南师范大学,2014.
    [58]李苏日古嘎.《白鹿原》在蒙古族文学.内蒙古大学,2014.
    [59]连思齐.陈忠实《白鹿原》女性书写新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60]周艳莹.陕西皮影图形在文学书籍设计中的创意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61]安海燕.试析连环画版《白鹿原》中的人物服饰刻画方法.河北科技大学,2014.
    [62]赵琛.宏大叙事与《白鹿原》的艺术特征.青岛大学,2014.
    [63]张文.《白鹿原》人物形象及其文化心理结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4.
    [64]张玲.新时期我国西部电影中的陕西民俗文化表达研究.兰州大学,2015.
    [65]赵雨维.从小说文本到电影叙事.陕西师范大学,2015.
    [66]朱启凤.试论陈忠实“垫棺作枕”的创作心理.闽南师范大学,2015.
    [67]刘影.西安白鹿原城市郊野公园空间景观生成策略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68]王利荣.历史转型时期的女性悲剧.西北大学,2015.
    [69]张高领.重建“乡土”叙述及其限度.华东师范大学,2016.
    [70]陈方.毕生心血著华章—论陈忠实的创作准备和《白鹿原》的“横空出世”.云南大学,2016.
    [71]储慧静.两个民族的近现代命运寓言.安徽师范大学,2016.
    [72]刘洋.《白鹿原》关中方言词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6.
    [73]吕君芳.现代性视域下1990年代以来中国家族小说研究.浙江大学,2016.
    [74]王百伶.论《白鹿原》中的空间书写.河北师范大学,2016.
    [75]赵红.关中乡土文化视野下的《白鹿原》.青岛大学,2016.
    [76]王一萌.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景观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77]王莹丽.陈忠实《白鹿原》的身体叙事研究.信阳师范学院,2017.
    [78]张瑞玲.歌剧《白鹿原》中田小娥的艺术形象分析.西安音乐学院,2017.
    [79]杨璐.浅析歌剧《白鹿原》小娥的形象塑造与演唱分析.西安音乐学院,2017.
    [80]李胜胜.《白鹿原》中文化语境的汉维译研究.喀什大学,2017.
    [81]刘红泥.论《白鹿原》中的四维文化空间.湖南理工学院,2017.
    [82]贾凡.文学旅游地空间意象分析及营造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83]熊关曼.《白鹿原》批评论.江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县孙祖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