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到戏剧:如何以经典再创经典(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03 人民日报 王 瑨 周飞亚 参加讨论
原著是“流”而不是“源” 记者:“尊重原著”和“大胆创新”似乎是一切经典改编都会面临的两难选择,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如何看待这种争议? 罗怀臻:改编不是复制。原著是“流”而不是“源”,真正的“源”是原著所表现的真实生活、所表达的普遍情感。因此,即使原著作者也不能代替改编者对生活和情感的再体验与再表达。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可以在不同时代读出新的体验和感觉。 宋宝珍:经典改编可以是时空翻转,比如美国人将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改成了反映当代美国生活的音乐剧《西区故事》;可以是改头换面,比如莫言将传统京剧《荆轲刺秦》改成了《我们的荆轲》;也可以是形变神不变,比如王延松导演的探索话剧《原野》和李六乙导演的川语话剧《茶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必然有其内涵的深刻性、艺术的卓越性和价值的恒久性,因此“尊重原著”是改编的必要前提,不尊重原著容易导致恶搞、胡改、俗化、损毁经典的行为发生。但是经典的存在,不是为了让后人顶礼膜拜,储存起来,落满尘埃,因此改编者必须大胆创新,在新的文化语境里,为经典找到最恰切、最合理、最有魅力的存在方式。 记者:有人认为,不是所有经典都适合舞台。在各位看来,什么样的经典著作适合被改编成戏剧? 宫晓东:纵观千百年的戏剧史,有多少故事在当时认为是根本不可能被搬上舞台的,可是后来却成了戏剧经典。从这个角度说,没什么是不可能的。但从改编的实际操作和适宜程度来讲,事件较集中、人物有个性和人物关系较复杂的文学作品相对更适合以话剧形式呈现。观众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人物关系嬗变,看人物行为转化,看起承转合的完整故事。比如,同样作为文学经典,与《麦田的守望者》相比,我认为《战争与和平》更适合舞台,因为后者的故事性和人物行动性更强。 罗怀臻:狭义的舞台,一般是指我们习以为常的镜框式舞台,它是有局限性的,有些经典或许不适合在这种模式的舞台上演出。而广义的舞台则是指一切可以做场、可以作秀、可以表演,包括可以进行任何内容与形式展示的人的空间。只有不合适经典的改编样式,没有不可以改编成戏剧的经典。 宋宝珍:不是所有的文学经典都适合舞台呈现,这几乎是一种共识。戏剧文本本来就有两种存在方式:案头剧、演出本。歌德的《浮士德》、鲁迅的《过客》属于前者,演员进入排练时拿到的台词本属于后者。经典著作改编成舞台剧,不仅需要主题鲜明,故事生动,而且需要原著有戏剧性内核,叙事线索符合戏剧原则,甚至需要原著当中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和行动性,原著的时空变化符合舞台艺术与技术的规约性。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无纺织布“毡”
- 下一篇:发力文科,一流大学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