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语言的魅力与人格的魅力


    本次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的几次即兴讲话,让人很有感触,也深受启发教益。
    我们陕北有一句老话叫“开口见心”,是比喻讲话坦诚。我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有这样的表达魅力,往往是掏心窝子的话,一下子就把听众吸引住。这也是一位接地气的政治家人格魅力的外溢和发散,是一种亲和力。这是语言的魅力,也是人格的魅力。
    本次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的几次即兴讲话,让人很有感触,也深受启发教益。大伙儿都觉得他讲得好,讲得实在、恳切。我以为关键说的是新话、真话、有用的话。首先其中有别人没讲过的新观点,而且讲得明晰精当,这与境界和视野有关。这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讲话风格和语言风范,听来显然不是官话、套话,更不是无关紧要的啰嗦话,而是令人深受启发、茅塞顿开的箴言警句。第二,感到他讲的都是肺腑之言、经过深思熟虑的,而绝不是言不由衷的官话,或是不痛不痒、逢场敷衍的套话。我们陕北有一句老话叫“开口见心”,是比喻讲话坦诚。我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有这样的表达魅力,往往是掏心窝子的话,一下子就把听众吸引住。这也是一位接地气的政治家人格魅力的外溢和发散,是一种亲和力。这是语言的魅力,也是人格的魅力。
    比如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既相敬如宾又坦诚相见,提出了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深刻领会的新观点、新概念:“新型政党制度”问题。接下来习总书记言辞平和地围绕这个大家都身处其中且共同关心的新话题讲了自己的看法,明确提出了“立三新,除三弊”的观点,堪称真知灼见,振聋发聩。他说,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的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这是总结性的论述和概括,令人耳目一新。还为我们的政治文化和政党理论建设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深刻命题,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言简意赅,令人心悦诚服。对于当前乃至今后,统一意志,凝聚合力,很有作用。
    扶贫攻坚是会内会外一个热门话题。许多人都讲过,观点很多。习总书记是怎么讲的?他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形势和问题,讲得生动明白。他说,我们既要下决心,消除绝对贫困,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使大家期望值太高,力不从心,小马拉大车,你拉不动,你拉不动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好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记得2017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就曾指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针对近期一些地方出现的脱贫攻坚工作作风中的偏差和问题,习总书记指出,今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要认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对挪用、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严惩不贷。群众对一些地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现象非常反感,要认真加以解决。这些话语重心长,深接地气,同人民群众的心紧紧贴在一起的人,才能讲得出来,才能真正入耳入心。
    “创新发展”这个话题,讲了二三十年。习总书记讲出了新意,他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创新是第一动力”是新提法,人才和创新的关系,不用诠释,一目了然。3月7日,习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又一次谈到创新。他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这平实的一席话,把创新的领域和重要性讲实了。真正是掏心窝子的话,感人至深。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和农民问题永远是个大问题。中国的城镇化怎么搞,如何同乡村发展相结合,一直是习总书记关心的大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振兴乡村战略”,这次会上又提出“城镇化、逆城镇化”的全新概念。强调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还进一步强调,我们现在推动城镇化建设,千方百计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在城市稳定地工作生活,孩子能进城的随着进城,解决留守问题。同时,也要让留在农村的老年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到归宿。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将来我国也还会有三四亿人生活在农村,所以农村发展和城市化应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在世界城镇化的大潮冲击之下,习总书记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逆城镇化”,显然是为了纠偏,无疑是解决中国乡村衰败和城市无序膨胀的一剂良药。
    还是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今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两会期间,习近平再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充分表明其重要性。
    针对目前党政领导干部中出现的好大喜功和贪天之功为己有的不良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型政绩观。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又一次谈到政绩观问题。说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他还多次强调,“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踏踏实实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多次强调的“功成不必在我”,其实就是提醒和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在干事创业中要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