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百家争鸣 >

批评讲专业 跨界须谨慎


    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一个人人参与艺术生产、艺术传播和艺术批评的 “人人时代”正在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在批评领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以网红大V、企业家、媒体人为代表的“新批评群落”屡屡发出与专业艺术人士和主流艺术界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的观点和看法。他们品评作品,引领舆论,影响生产,在艺术批评领域释放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专业人士的批评话语权越来越广泛地被蚕食、被瓜分、被围困、被重组,专业批评的式微以及专业批评家影响力的日渐消磨已经成了一个必须直面的事实。面对来势汹汹的“跨界批评”,专业批评几乎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实事求是地说,艺术领域的跨界批评,既是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表征,也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互联网时代,跨界是一件顺应潮流的事情。商业跨界、技术跨界、产品跨界、服务跨界,可谓是行行跨界,人人跨界。跨界总是和创新联系在一起,和变革联系在一起。就其本质而言,跨界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传统社会和传统生活方式的一种重塑。跨界是个好事情,一则有助于打破界限,跨越鸿沟,实现更深层次的互联互通;二则有助于开阔视野,创新思路,实现在原有的壁垒中无法想象的突破。成功的跨界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而且会大大拓展产业发展的路径,获得一种颠覆式创新的可能性。
    具体到艺术批评领域,跨界批评可以说是信息技术革命给传统的艺术生产和艺术批评领域带来的一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机遇。在传统媒介主导艺术批评的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一直操控着信息传播,观众往往处于被动接受艺术信息,片面接受艺术评论的状态,缺乏自我观念和意见的表达,一切唯主流之马首是瞻。互联网具有的开放、平等、互动、虚拟以及重塑时空的特性,在大大拓展艺术作品生长空间的同时,也在有力重塑着艺术批评的生态。在新媒体、全媒体的背景下,艺术受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艺术批评不再是少数人和少数机构的特权,谁都可以发表议论和评价,谁都可以点赞或吐槽,信息传播的垄断壁垒被冲跨,专业评论的中心化结构被打破,普通受众、非专业人士获得了真正面向艺术发出声音的可能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不知不觉间突破了“圈子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自我封闭、自以为是和顾影自怜,获得了和受众对话的前所未有的便捷性、丰富性,获得了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新鲜视角和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艺术批评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审美情趣、审美价值观的多元化得到了充分张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跨界批评的兴起,艺术批评正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对于艺术和艺术批评而言,这都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红利。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跨界批评的迅猛发展在促进了艺术批评的多元化、民主化的同时,也使得艺术批评自身陷入了一种随意、芜杂,甚至趣味低下、价值混乱的状态,艺术批评的专业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蚕食和围困。形形色色的网红大V以及为数众多的企业家、媒体人要么以票房论英雄,以吐槽代评论,要么以媒体报道代替艺术分析,以得奖与否作为评判标准。其结果是,直观的判断越来越多,理性的分析越来越少;碎片化的感慨越来越多,系统化的研究越来越少;看热闹的起哄越来越多,看门道的思考越来越少;跨界评论的段子和警句广为流传,专业人士的深度评论和深入见解不见了踪影。更有甚者,在艺术评论的生态圈中,存在着不同程度操纵舆论的恶劣现象。比如,携粉丝以号令天下,以为人多势众就有理,老虎屁股摸不得;比如,携金钱买通媒体,以为有钱就是有理,没理也会变为有理,以至于自欺欺人而不自知,在花钱买来的好评中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又比如,有话不好好说,有理不好好讲,热衷于提炼怪话、狠话、俏皮话、极端话,热衷于附会生活槽点、舆情热点、社会痛点,不求实事求是理据相契,但求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由此以来,消费主义、功利主义和娱乐至上,这些在艺术批评中本应竭力避免的东西反而成了艺术批评的“主旋律”。这种乱象恐怕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即便你现在是一时的受益者,长此以往,其对艺术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必定会波及艺术生态圈中的每一个个体。这个问题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问题,而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
    古语讲,术业有专攻。它的意思是说,每个行当有每个行当的规范,每个行当有每个行当的门槛,这些规范和门槛正是决定这个行当的独特性及其社会价值的基本条件,没有规范和门槛的行当不可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独特的价值。换句话说,尊重专业才是创造价值的前提。艺术批评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具体评析,揭示其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激浊扬清,推陈出新,繁荣文艺创作,弘扬时代精神。它是哲学、美学、艺术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诸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是一个有其自身规律、规范、理论和方法体系的专业领域。为了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任何时代,艺术批评都需要自我省思,自我突破。因此艺术批评需要跨界,并欢迎跨界。但是,真正有益的跨界不是“无知者无畏”的大胆搅局,而是以尊重专业主义为前提的谨慎创新。对于跨界者而言,有独立的批评精神也好,有独到的批评视角也好,但这种“独立”必须建立在尊重事实、敬畏专业的基础上,必须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前提,而不是比谁嗓门大,比谁说话狠,比谁更善于把商业逻辑混同于艺术逻辑,比谁更善于把自己与艺术毫无关系的社会资本巧妙挪移到艺术批评。
    企业家不是百事通,媒体人不是万能胶,网红大V更不是百科全书式的人才,考虑到自己广泛的社会影响,对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问题进行跨界批评的时候,更需要谨慎和克制,而不能意气用事,妄下断语,逞一时之快。换句话说,创新是检验跨界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假如跨界批评只能带来喧嚣和芜杂,甚至是对专业精神的伤害,而不能促进艺术繁荣和艺术批评的深层次创新,那么,这样的跨界需要警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