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与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两大社会思潮。自从西方的洋枪大炮打开天朝固步自封的大门,朝野与民间的仁人志士,便在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之中展开了改革救亡之路。可以说,朝野的...
在小波辞世十五年之际,我想谈谈王小波的意义。起因是有记者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主流文学界一直对王小波不予置评。他们采访到的一些官方评论家甚至说:王小波是谁?我没读过...
来源:《现代中文学刊》 内容提要: 本文以发表在1980年第5期《中国青年》上的“潘晓”来信为引子,认为“潘晓”在信中暴露出了某种两难之境——一方面,毛泽东时代的理想不再可...
“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等于诗人的再生。”——但并不是每一个诗人都有这样的幸运,一个死去的诗人再生的前提是他的作品必须具有真正的生命力。这正如一首不朽的诗歌背后...
生死迅疾,人命无常,富贵难求,从吾所好,则不著书其又何以为活也。——金圣叹 据说,本雅明曾经梦想写一本完全由引文所构成的著作,通过把马克思的语录重新组合而写成,就像...
编者按:因为文革的原因,钱理群和孙郁相继走上了研究鲁迅的道路,而今,他们早已是这个领域的泰山北斗了。他们两的个人风格有着较大的差异,解读鲁迅时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但...
今年的诺奖委员会将文学奖颁给了莫言,以表彰他“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结合在一起(所取得的成就)”。平心而论,我虽没读过他所有作品,但就读过的而言,这一评价是中肯...
内容提要:五四新文化人对于民间文学的不同论述,集中体现于他们的民间立场的实质性差别,并在实际论述中影响了他们对新文学的塑造。本文以鲁迅、周作人为对象,在文学史与思...
内容提要:在重返80年代的学术语境下,人们开始重新对待“潘晓来信”及其包含的问题和困惑,试图以思想史的角度进入这个文本并从中发掘不同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对立话语...
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撰写的《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被视为一部权威性著作。在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今年的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后,德国之声记者与在北京的顾彬进行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