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文学“现代性”近年来成了一个话题,引起了许多争论,这本是一个极有意思的问题,因为,一个尚未完全“现代化”的国家(country)能否产生自己的“现代”文学,是否...
作品的系年,是文学史研究中的一项工作。这方面的难题,往往发生在年代较为久远的作品上;“当代文学”一般来说应该不成问题。 不过,当代文学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举一个...
1 这里所说的“当代文学史”,主要指“通史”,包括学术性专著和大学文科教材,但也会谈到与当代文学史有关的专题史、文类史等。 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当代文学史研究落后于...
一 近些年来,在谈到50至70年代中国大陆文学的总体特征的时候,一些研究者常使用“一元化”或“一体化”这样的概括(注:如谢冕《文学的纪念》(《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丁帆...
“新时期文学”往往被视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当代文学在“文革”结束后获得的一个新的话语起点。在关于“新时期文学”的话语叙事中,“思想解放”成为了...
日本人发给魏特林的通行证。哈金的《南京安魂曲》讲述美国女传教士明妮魏特林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守金陵女子学院,保护中国一万多妇女儿童的真实历史故事。 《南京安魂曲》是哈...
张旭东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种“长时段的共和国历史分期论”:“事实上,理解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年和前三十年的关系,必然要借助第一个三十年(1919-1949)的中介,必然要把1...
从90年代后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界频繁地使用“困境”、“危机”这类字眼来形容自身的处境。女性文学批评丧失了90年代前中期那种广受瞩目的冲击力,尤其在关于“个人化写作”的...
宗教的真根据在于出世。张承志在宣布自己已皈依伊斯兰教成为哲合忍耶教派中的一员后,不仅是他自己觉得“力气全尽,我的天命履行了”(《离别西海固》),便是旁观者,也都几...
内容提要: 本文以作家丁玲为研究个案,讨论整风运动之后延安新确立的文化体制中蕴涵的问题,具体讨论其中作家的身份政治的冲突。从三个方面展开:从杂文写作以及关于“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