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段时间,我都在读郭文斌的《中国之美》,它既有细致入微的感性体悟,又有深远宏阔的理论构建。这本书中,除了“中国”是一个关键词之外,另外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贯通全...
- 1 - 尽管不是要为张楚写一篇印象记,但还是突然恍惚起来。十几年前那个魁梧、阳光、走起路来发丝飘动的文学青年和今天愈发坚定、沉稳、与年轻朋友聚餐自觉往里坐的中年作家在...
何玉茹的最新作品《无事》延续了她一以贯之的叙述风格,作者从刘健儿之死入手,在李瑞及京剧团成员的回忆中将一个充满唏嘘的爱情故事借用戏曲的外壳嵌套进时代的悲剧,不仅延...
孙睿的《四轮学区房》是一篇虚构张力过强的故事,在叙事者巨大的影子背后,蕴藏的一切渴望冲破现实的力量:房车、流浪式生活、摇滚等,将虚构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至“真—假”“...
《文类理论基础:从柏拉图到德里达》突出阐释了西方从古至今文类内部发展的差异性,并细致筹划了一种以文类等级为中轴,以文类划分、文类界限、文类发展、文类规则为旁枝,以...
相信很多读者刚拿到《君不见》时,都会被副标题所吸引——“李白写给杜甫的十二封信”。对文学史熟悉的朋友未免嘀咕,李白给杜甫写过信吗?孤高如李白,会把他的泼天才情一泄...
罗伟章的写作始终拥有一种担当与使命感,他认为“写作者的责任,是留下有气味和体温的历史”(1)。历史是逝去的现实,要留下充满细节感的历史,必然无法忽略活生生的现实,也...
王安忆创作史上的一桩典型事件 十年前,批评家张定浩整理过对王安忆作品的批评史,指出王安忆小说常体现出一种化约式的冲动,即以“合理性”“确定性”统摄多元复杂的外在世界...
个人认为小说精彩与否,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二是情感真挚动人,别有光彩。但除了精彩、有趣,从鲁迅先生写出《狂人日记》开始,小说就被赋予了除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体学研究逐步兴盛,文体学已渐成显学。当我们在课堂上讲授中国文体学研究时,学生们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入手进行文体学研究?有时,我会不加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