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文学研究中,建立一种“参照”的知识视野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存在,使我们得以确认文学作品大致的历史位置,给文学一个相对客观的“定位”,再从这种定位中找出一...
一、全球化是什么 所谓全球化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关于全球化能够在怎样的水平上、从哪些要素开始思考呢? 在这里,我打算边参考最近成为话题的M?哈德和A?纳格利的一本书——《帝国...
秦兆阳的短篇小说《改造》(《人民文学》1950年第1卷第3期)写了对地主王有德的改造以及这一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故事。 王有德是个只有"一顷多地的小土瘪财主",但他是三房合一...
当代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最初被确立为学科的时候,曾经在文化的双重定义中无所适从:要么认为“文化是审美的完善”,要么认为“文化是全部生活”。两者中谁来代表文化研究的...
柳青的《创业史》通过"蛤蟆滩"的个案叙述,"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农村的合作化运动过程。我曾经从经济因素(生产方式)、意识形态因素(取消差别,)、伦理因素(相互扶持)、政...
一 “当代中国文学60年”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我看来,并不是因为“整日子”的到来而生产出的应景词。它意味着“共和国60年”成为了讨论“一个时代文学”的“时间单位”,这就迫...
一、引言:为什么要重读文本? 今天主要讨论鲁迅早年用古文写作的一篇论文,题目叫做《破恶声论》。这篇论文于1908年的年末发表在《河南》杂志,至今一百年了。从中学开始,我...
内容提要:作为新中国的重要表征,上世纪50 年代的妓女改造是被当代作家反复书写的文学事件之一。本文1以《小巷深处》(1955)、《红尘》(1985)和《红粉》(1993)为个案,分析不...
前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桩文学出版方面“新”、“旧”易手的公案,向来是“正典”(canon)书写的范例。一是1921年初,商务印书馆因其“八大期刊”之一的《小说月报》销量下降...
内容提要 相对于被人们广泛关注的S 会馆与十年沉默,鲁迅在弃医从文之前的中止写作其实更具有一种“原点”意义。“弃医从文”的经典说法忽视主体因素,将鲁迅从事文学的决定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