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作为 “当代性、先锋性、世界性—关于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对话”记录(参与者包括张旭东、蔡翔、罗岗、陈晓明、刘复生、季红真、王鸿生、千野拓政、林春城)之一部分发表...
随着生态视角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愈来愈蔚为大观,这类研究亟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也愈来愈凸显出来。其中最基本的两个问题——“生态的”(ecological)还是“环境的”(environm...
[摘要] 我们已经置身于后革命的时代。后革命的“后”,一方面是革命之后,表明革命及其话语已成为历史;另一方面是对革命的反思,表明革命及其叙事的解构化或笑谑化态度已成时...
第一篇 中国当代文学岂止“60年”? 因为今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之年,举国上下都用“60年”说事。一些当代文学批评家也不例外,纷纷做起了“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文章,于是为...
【内容提要】本文由分析《今天》如何想象“自我”为“悲剧英雄”、如何指认“世界”为“他者”入手,描述《今天》的文学立场与文学主张。在此基础上,把《今天》纳入“新时期...
张爱玲(1920-1995)研究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显学。近年随著旧作不断出土,张的文名与时俱进,各种相关著作也层出不穷。但其中有一个面向仍然没有得到充分探讨:那就是张爱玲一生不...
摘要:文章用文史互现的方法,将历史研究领域中有关土改运动的新发现和新认识,与文学创作领域中有关土改题材的小说进行对照比较和文本分析,逐篇讨论了当代文学六十年来关于...
摘要:该文就中国新时期三十年的文学成就、文学经典和重要作家三个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评述,认为在评价新时期文学时应考虑到多元化的文学环境、文学史评价与当时文...
内容提要:本文是笔者对港台地区以至海外汉学界的“抒情传统”论述的全面研究计划的一部分,以陈世雄的学术历程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这个研究, 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理解“抒情传...
我们在描述我们所处的这个"现代"世界的时候,已经不可能无视"技术"的存在。技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存在方式,甚至重新塑造了我们的生命形态。一种巨大的可能性以及被这一可能性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