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李新宇:1955:胡风案中的鲁迅

    2017-11-10

    摘 要:在当年对胡风的批判中,鲁迅成了一个缺席的被批判者。但时代作出了富于智慧的选择:清除胡风而保留了鲁迅。把鲁迅与胡风区别开来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它成功地把鲁迅从胡...

  • 韩毓海:关于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反思

    2017-11-10

    关于90年代文学的状况和90年代小说的状况,我们的教材里似乎什么都说了,但是又什么都没说清楚。通编教材写得没有意思其实是应该的,这是因为教材必须追求“价值中立”。什么是...

  • 江力:试论鲁迅散文“父亲”、“母亲”的文化想像——以《朝花夕拾》为中心

    2017-11-10

    [摘要]:《朝花夕拾》作为鲁迅散文唯一的“回忆记”,在《阿长与 》、《藤野先生》等文本中寄托了他对“父爱”、“母爱”的文化想像,通过对中国现代散文经典《朝花夕拾》的重...

  • 陈晓明:开创与驱逐:新中国初期的文学运动

    2017-11-10

    [摘要]1949年以后,中国当代文学不断被卷入政治运动中。与起源于“五四”的现代文学不同,社会主义革命文艺的真正起源是在延安解放区,而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孙郁:在鲁迅的暗区里

    2017-11-10

    二十多年前我和高远东在一个研究室工作。那时候人们喜欢清谈,各类沙龙十分活跃,可是几乎都找不到他的影子。他的文章不多,一个人躲着读周易、鲁迅、金庸之类的书。偶和同事...

  • 丸山升:回想——中国,鲁迅五十年

    2017-11-10

    大概是今年年初吧,中国社会文化学会理事尾崎文昭转告我说该学会的刊物《中国——社会与文化》希望我为“人与学问”栏目撰稿。我心想即便只是中国文化学会中,也还有许多比我...

  • 陈晓明:壮怀激烈:中国当代文学60年

    2017-11-10

    一、引言 如果把中国最近60年以来的文学的历史看成是一个现代性的必然过程,看成是中国面对西方挑战所选择的必然道路,那么,我们可以从中既看到历史的合理性,也看到历史的偏...

  • 赵勇:文学活动的转型与文学公共性的消失——中国当代文学三十年的回顾与反

    2017-11-10

    摘要:中国当代文学三十年,既是文学公共领域形成的过程,也是文学公共性消失的过程。1980年代,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理念与民间的政治诉求具有一种同步性与同构性,作家与知...

  • 董炳月:翻译主体的身份和语言问题——以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论争为中心

    2017-11-10

    1929 年9 月10 日,梁实秋( 1903 -1987)的批评文章《论鲁迅先生的“硬译”》在《新月》杂志上刊出。此文引发了1930年代前期有关翻译问题的论争,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梁...

  • 冷霜:重识卞之琳的“化古”观念

    2017-11-10

    在19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中,卞之琳的诗所具有的某种独特的古典韵味很早就引起了评家的注意,废名在其《谈新诗》讲义中曾言:“卞之琳的新诗好比是古风,他的格调最新,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