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题目是“伸出你的舌苔 空空荡荡”。此系借用二十多年前马建一篇小说的名字,其题目为《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为了避免照搬,我改动了两个字。每次读到只有爆破情绪...
西方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始自一九五○年代。在此之前,虽然已经有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介绍与翻译,但并未形成气候。五十年代中期,旅美的夏志清教授和捷克的普实克(Jarus...
“何谓文学本身”的提问本身,便不是一个“纯文学”的思考。但“什么是文学?”或者“文学何为?”却是和“纯文学”的提出一道共同“建制”了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当代文...
1992年秋天,刘剑梅来到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开始博士课程。在我第一印象里,剑梅眉清目秀,举止从容;个头虽小,但人如其名,自有一股蓄势待发的锐气。哥大东亚系甄选学生一向...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本从八个样板戏到电影《二十四城记》,天翻地覆。这是一场语言革命、文本革命:朦胧诗,是最具标志性和统治力的文本,不仅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关,...
访谈时间:2008年9月13日纽约时间下午1时。 访谈地点: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 访谈人:张旭东,美国杜克大学文学博士;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教授;东亚研究系教授、系主任。中英...
我七岁的儿子非常热爱大自然与动物,也很有绘画的小才能。每天一做完功课就埋头绘画,开始只画恐龙和侏罗纪时代恐龙生长的环境,现在则画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和热带雨林。四壁...
2009年的中国文化界和文艺界,正在发生着悄然、深刻而重大的变化。 在一篇题为《电视剧终于更好看了》的长篇报道中,一位年轻记者这样写到: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年轻人甚至...
长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形成及发展历程一直被一些标志性的时间、事件和文本武断地分离,而这些时间、事件和文本主要是以厚重的政治蕴含而获得分离和命名历史的特权。在...
七年前,我刚进马里兰大学不久就认识了约翰斐济 (John Fuegi) 教授。我在亚洲和东欧语言和文学系任教,帮助比较文学系辅导了不少博士生,每年一两次的交往让我们逐渐熟识。约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