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派作家坚持文学的自律性,反对从文学作品的外部研究文学,他们以本土话语表述文学的自律性特征,把文学研究引向文学自性的认识。京派作家对形式、技巧、语言等文学内...
佛家讲究“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的禅境,艺术创造则追求平中见奇、以小见大的审美效果,二者虽不同类,但推崇以有限表现无限的目标则一。小说《心脏病》(《莽原》2001年第...
诗不只是一种修辞,诗更像是一种神灵似的命名行为。“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当然不是讲光是由语言创造转化而成,毋宁是说,语言的言说(命名)使光得以显示,并同...
《迷旎花园》是女作家寿静心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它给人初步的印象似乎不是小说,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它是一首日神颂歌,它在美的静观中审视日常生活。诗情画意,这类成分在...
一、《藤野先生》中的“讲义” “讲义”,属现代汉语常用词,即“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1)。其含义,据《现代汉语词典》,是“为讲课而编写的教材”(2)。在《鲁...
与内地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九七年意识形态一致性极强的文坛相异,香港文坛是一片自然丛林。这里政治荫蔽下的姹紫嫣红生长得并不繁盛,延绵不绝的是扎根于民间的奇花异草。它们俯...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香港与祖国的关系开始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香港文学也走上了自立发展的道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中国内地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变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香港传统文学经受严峻考验的时期。所谓传统文学,就是依附于某种意识形态的保持某地区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文学。由于英政府不扶持香港的文学事业,文学只...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并不平静,欧美学生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在继续,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香港。香港弥漫着赶走殖民者的情绪,发生了“争取中文成为官方语言”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香港小说发展的蓬勃期,作家之多,风格之多前所未有,而且显示出强烈的本土特点。经济繁荣,生活有保障,思想无拘无束,作家们的创作也自信而从容。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