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永远的红树林》在学术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成都等地的专家学者对青年学者梁言顺的“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 有助于...
编者按纂修清史是我国新世纪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自国家批准立项启动以来,正在有序而有效地进行之中。根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编纂计划,最终成果将是92卷的《清史》,是为...
学科意识与“学分南北” 近代以来,地域所造成的南北之学和政治文化确实出现了很大的不同。由于东南得风气之先,“新学”被看重。但到了五四新文化 新文学运动,却出现了极大...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社会学家科塞评价他说:韦伯以永不停息的斗争为代价获得了清晰透彻的认识。很少有人达...
“十年磨一剑。”刘世南先生的一把“利剑”——《清诗流派史》是磨了十五年(1974-1994)的,而且已经“试”过了十多年(敏泽先生读其初稿并作序是在1992年)。1995年,这本力作在...
谢泳先生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回到傅斯年》,收入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的《没有安排好的道路》一书。何谓“回到傅斯年”?就是回到傅斯年的史学观。而傅斯年的史学...
现在我国比较重要的学术类转摘刊物有:《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等。 在大学科内,文学、历史相对...
从文艺复兴末期开始,学术界对莎士比亚就好评如潮。他去世十几年后,17世纪大诗人弥尔顿在莎氏戏剧集第二对开本里刊印出如下诗句:“他,一个平民的儿子,登上艺术宝座;他创造...
如今在高校里,说到各种人才的名目,可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了。 高校教师的层次,若按职称或职务区分,本来只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但今非昔比,在高校中更吸引...
在中国古代目录学里,历来有将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的分类方法。就文史类学科中学者们的才质而言,亦有偏重于经才、史才、子才、文才的不同。大抵来说,经才者,按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