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坚守传统视野还是拥有世界眼光,中国当代文艺最不该放弃的还是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只有脚踏中国大地,怀揣中国梦想,应和着国人的实践步伐...
核心提示 社会发展迅速,人们面临的诱惑增多,人心容易浮躁,方向容易迷失,此时,尤其需要坚守信仰。信仰是一部作品的底色,创作者内心强大,秉持操守,是文学引导价值观、传...
说起来,我之“读博”,纯属因缘凑合。1984年夏天,我完成硕士学业,希望到北京工作。由于王瑶先生的大力推荐,北大中文系准备破例接纳我这中山大学的毕业生。可到了学校这一关...
【作者简介】 廖可斌,北京大学中文系 编 者 按:2013年11月23—24日,《文学评论》杂志社、《文学遗产》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了“古代文学研究:视野与方法”学术...
【核心提示】很多人都说要恢复文学评论的公信力,那么,怎么恢复?我觉得还得从文学评论自身做起。文学评论首先应恢复其鲜活的与时代贴近的形式,然后要与时代接气,最后要养...
■主持人的话 用代际来划分作家群体,并进行相关的作家作品研究,是近些年批评界比较通行的做法。这种视野的背后,潜藏着对时间的现代性崇拜。郭艳的文章则提出了另外一个认知...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知名的女词人,一位文学上的多面手,“古文、诗歌、小词并擅胜场。虽秦(观)、黄(庭坚)辈犹难之,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陈士业《寒夜录》卷下)...
这还是“散文”吗?一些面目怪异的散文不时登台,令人惊疑相向。争论的出现是迟早的事情。这一回争论的焦点是散文的“边界”——抛弃文体的边界只能带来混乱。这种主张的前提...
【内容提要】 唐人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诗赋为纯文学中心的传统,赋在唐代文学创作中仍占重要地位。本文从赋的创作思想、李杜在赋体创作上的各自定位、赋风与赋艺这样几个方面...
编者按 我们和鲁迅同处于“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共存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间,共同生活在“不是死,就是生”,“可以由此得生,而也可以由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