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杜永道:说说“嫦娥奔月”的“奔”

    2017-11-16

    遥望明月,人们自然会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人说,“嫦娥奔月”的“奔”表示“直向目标走去”,要读四声bèn,同类的例子如:“老王吃了饭就奔(bèn)西直门了。” 也有人...

  • 汉字,走过数千年历史仍熠熠生辉

    2017-11-16

    作为当今世界使用群体庞大、兼备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的文字———汉字,既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载体,也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然而,走过3000年之久的中国文字发展,缺少完整系统...

  • 《论语·为政》篇“殆”字辨析

    2017-11-16

    摘要:各辞书、教材对《论语·为政》第十五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解释各异,大致有4种:疑惑;危险,有害;通“怠”,表疲怠、疲倦;指其本义“没有发展就中止”。...

  • 字样学通字新诠

    2017-11-16

    作者简介: 刘元春,男,山东蒙阴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字样学、域外汉字研究(上海 200240)。 内容提要: “通字”是字样学特有的概念,以往的研究仅关注其行...

  • 试论汉字和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核心地位

    2017-11-16

    摘要:汉字及其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传统艺术中诗、画、雕塑、园林等许多门类的艺术均与其密切相关,且相互照应,互为充足条件。汉字及其书法艺术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

  • 汉字的构成艺术与汉语母语写作

    2017-11-16

    摘要:文字的构成艺术不仅规定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特征,也规定了中华美学精神的特征。汉字构成艺术的六书规定了汉语母语写作的意象特征,中国传统诗学的意象论促进了中华民...

  • 刍议桂馥训诂中因声求义的运用

    2017-11-16

    摘要:桂馥在训诂中绝不仅仅是堆积材料,他不仅重视对文字字形的分析,也已然充分认识到读音的重要作用,从声音的角度探讨词的本义问题。在他的代表性著作里,经常可见以"某某声相...

  • 新见西夏文偏旁部首和草书刻本文献考释

    2017-11-16

    【 摘要 】新发现的西夏文刻本文献中有两页是西夏文偏旁部首并带有草书字。其中所谓“三十字母”为西夏文点、横、竖、撇、折等基本笔画,是作者意图找出西夏文字最原始结构的...

  • 《说文》“转注”与“六书”再思考

    2017-11-16

    作者简介: 潘杰,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内容提要: “转注”为“六书”之一,理解“转注”要依据“六书”性质及《说文》对所列汉字的具体解说。文字的基本...

  • 试述汉字对奈良时代以前的日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

    2017-11-16

    【摘要】日本社会开始使用汉字书写始于5世纪,但是书写工作主要由"渡来人"承担。儒学和佛教从中国的传入,提高了古代日本人学习汉字汉语的动因,拓展了汉字在日本社会的实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