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毛莉)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文播发。《意见》分为6部分25条,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文艺工...
时代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文化认知的变迁,文学研究中的“界线”也悄然出现。现代的文学研究随着学科分工细化而走入“千沟万壑”的局面。如何跨越这些天然与人为的研究“界线”?...
最近关于论文“西式规范”的问题有着很热烈的讨论,我想讨论讨论固然很好,但不会有什么“成果”的。什么算成果,现在也是用“西式规范”来衡量,看是否够一定的长度,并且发...
自从1967年《百年孤独》由阿根廷南美出版社出版,迄今整整经历了五十年。这部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2014)最重要的代表作,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马...
一天晚上,一位记者打来电话,他的问题是:对于“80后”作家,文学批评界为何“缺席”?我回答了他的问题,但是我认为,他不太可能准确表达我的原意,因为他的提问实际上预设...
在文学深度面临消解的今天,战争这样的宏大题材无疑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价值,既为历史讲述、历史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也让文学重新介入历史现实,重拾广度与深度 战争留...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比较文学奠基人杨周翰曾提出这样的构想: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应该打破欧洲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注重东方文学的研究,以跨越文化传统、跨越学科界限...
从1947年至今,邵燕祥已经历了整整70年创作旅程。1984年,在去呼玛途中的大兴安岭十八站时,他以《开花》表达自己“拼一生的情思/开放这一次”的激情,写下“即使只开放一次/即使只开放...
“非虚构”小说将文学批评中的“真实”与“虚构”这一对理论范畴提上了议程。作为一种有益的文学实践,小说“非虚构”的定位同样也能促发批评者的思考。 从2010年第2期《人民文...
内蒙古,这片古老神奇的草原,以浩瀚、广袤、质朴的姿态,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回首往昔,岁月峥嵘。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内蒙古文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启了新的征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