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乐论文史哲合论、诗乐舞不分的总体特征,决定了其中必然蕴含着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核心概念。 乐论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现代意...
《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5-2016)》日前在京发布。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本书设总报告、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纪实...
国家形象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国际交往活动中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及其公众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国家之间在政治制度、民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方...
(一) 人类精神文明的历史,泰半由文艺作品构成。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荷马史诗》,后人该怎样去了解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如果没有但丁、莎士比亚、达·芬奇、拉伯雷、塞万提...
不久前,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特别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这既体现了党对当下文艺发展及文艺与理论、批评相联动的阵地建设的自信,也...
纯文学网络化发展道路在数字时代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当代纯文学网络化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遭遇了期刊体制与网络生产传播的深层矛盾及其带来的发...
文学批评并不是外在于文学活动的附属物,它是整个文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会对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理论乃至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文学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笔者在翻阅1932年第2卷第1期的《现代》杂志时,无意中在其“社中日记”栏发现郭沫若书信一封,未见于此前出版的郭沫若书信集中(包括《三叶草》《沫若书信集》《郭沫若书简——致容...
今年6月2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方铭与王锺陵教授的题为“我们该不该回去——‘文学史研究是否应该回归中国文学本位立场’”的对话实录。“我们该不该回去”这个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