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 《纽约时报杂志》邀请潘卡吉·米什拉撰写一篇关于我的文章。2008年11月,我的印度同行来到了北京。我们有时坐在温暖的室内交谈,有时走在冬天的寒风里。我们去了几家不同风...
内容提要: 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练的语句总结社会生活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经验的语言艺术结晶。英雄史诗《格萨尔》中处处都是谚语的海洋,正是这些数不胜数的谚语使得《格萨...
美学史研究是一个学术生命尚年轻的领域,它的成型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陆续产生的几部美学史著作成为其成就的显示。美学史研究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和改革开放以来曾经一...
——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学创作主体性批判 罗义华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考察少数民族文化的乖离现象。在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未完成的文化语境下,少数民族...
内容提要: 王夫之的明诗批评在犀利之余,尚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内在问题。它们暴露出王夫之批评价值尺度的褊狭、逻辑论证的随意、诠释视野的单调,限制了他对明诗高下的准确评...
杨晓帆/虞金星 2009年10月24日 下午至 10月25日 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程光炜教授和姚丹副教授主持的“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研讨会”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北京大学中文系...
——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视角 陈思和 摘 要: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现代转型,“少年”、“青年”作为现代性的特征被反复强调。“青年”象征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富有批判...
作者简介: 曾繁仁,山东大学美学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遇到人类中心主义思潮的强劲对抗,厘清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美学的关系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关键。人类...
朱寿桐 [ 内容提要 ] 中国现代文坛有过古典主义的影迹,特别是吴宓等学衡派文人和梁实秋等新月派作家在古典主义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文学批评;但古典主义既未留下创作实绩,也未...
——重读《创业史》的文学史意义 陈晓明 柳青为写作《创业史》,在长安县皇甫村住了十多年,就住在一栋破庙里。现在的人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作家为写作,是如何呕心沥血。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