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存在显现难题与海德格尔的审美主义转向

    2017-10-17

    作者简介: 杨春时,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现象学的真谛在于,现象不是存在者的表象,而是存在的显现。但存在具有超越性,不在场,因此存在如何显现为...

  • 网络文学的超文学意义

    2017-10-17

    白烨 新世纪以来的当代文学与当下文坛,较之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传统型的文学形式和样式之外,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文学形式和样式,使得文学开...

  • “民间想象原型”与近三十年小说创作

    2017-10-17

    王光东 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与中国传统的民间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我理解中国文学主要有两种想象传统:一是以《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想象传统。这一想象...

  • 对莫言获诺奖的感奋与浮想

    2017-10-17

    作者简介: 包明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文学评论家,全国政协委员 10月11日,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喜讯传来,这使我这个近乎虔诚的文学使徒,心中涌...

  • “实践存在论美学”不是“后实践美学”向王元骧先生请教

    2017-10-17

    作者简介: 朱立元,男,上海崇明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艺学、美学。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王元骧先生的《“后实践论美学”综论》一文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

  • 暧昧的“民间”:“断裂问卷”与90年代文

    2017-10-17

    ——90 年代文学现象考察之一 梁鸿 1998年夏天,作家朱文做了一份问卷,寄给了70位约同年龄段的作家,9月,这一问卷及其答案以“断裂:一份问卷与五十六份答案”为名在《北京文学...

  • 在“缝合”与“断裂”之间

    2017-10-17

    ——两种文学史叙述与“重返八十年代” 罗岗 在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中,一直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三十年”对“三千年”。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

  • 宋前黄鹤楼兴废考

    2017-10-17

    内容提要: 黄鹤楼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原是军用的哨楼。到南北朝时代,黄鹤楼渐成名楼。陈代诗人张正见的《临高台》是文学史上第一首书写黄鹤楼的诗篇。唐五代时期,黄鹤楼一...

  • 明清传奇“无眠”主题的审美探析

    2017-10-17

    内容提要: “无眠”主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着悠久的叙事传统,是古典文学重要的文学主题之一。《诗经》中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和“耿耿不寐,如有隐忧”等词句,经过历代...

  •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

    2017-10-17

    内容提要: 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批评处于边缘地位,且话语系统陈旧。当务之急,是摆脱主流/汉语文学批评影响的焦虑,树立自己独特的批评品格。这需要批评家批评范式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