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春时(194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应该在存在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成为揭示存...
俄罗斯伟大批评家别林斯基曾站在他所处时代的风尖浪口之上,高傲地向世界宣布:“俄国没有文学”。 最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怎么会没有文学呢?俄罗斯不是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普希金...
内容提要: 西方学者近来在口头文学的有关理论、方法中融入后现代叙事学理论,运用到《左传》的研究当中,认为《左传》的作者有多个,《左传》的材料来源于口头文学形态的“佚...
温儒敏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从建立到现在,有六十多年,前后大致有四代学者。20世纪50年代之前,现代文学(或称“新文学”)研究还只是“潜学科”,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
谢有顺/周会凌 1976年,是一个非常态的时代的尾声。 这个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某种标志性意义的年份,既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随着它的远去,很多东西由于历史的迷雾而日渐模...
周展安 从1920年青木正儿在《支那学》上将鲁迅称之为“有远大前程的作家”至今,日本的鲁迅研介已近九十年。这中间,具有界碑意义的研究者是1944年出版《鲁迅》的竹内好。在这本...
——结合《林海雪原》的部分手稿所展开的思考 姚丹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林海雪原》的部分手稿及小说初版本,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考察20世纪50年代“工农兵”作者的写作。论...
中国的文学语言,以及整个书面语言,“五四”前后有一大变,从文言变而白话。其实,单讲白话取代文言,问题并不能够讲清楚。一方面,白话写作绝不自“五四”或现代起。中国的...
内容提要:李贽曾以“胆力”、“识力”称许公安派主将袁宏道,而公安派诗学的基本理念恰好与李贽的期许对应。所谓“独抒性灵”,表现的是“识力”,而“不拘格套”,则是“胆...
解志熙 收集在这里的沈从文佚文废邮十四篇,是我和裴春芳、陈越两位同学近两年来陆续发现的。其中《废邮存底·致丁玲》、《废邮存底·辛·第廿九号》、《敌与我》、《新废邮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