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映射了谢灵运的内心世界,在他的诗歌中翻江倒海。到了谢灵运,山水成为了中国诗人抒情写意最好的载体,也是寄放情思最好的处所。 温州瓯江(又名永嘉江)中有一孤屿,当地...
摘要: 中国各民族神话数量众多,内涵丰富。母题理论和母题分析法一直是神话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构建科学的母题编码体系也成为推进神话母题研究的主要路径。中国神话母题编...
作者简介: 张新颖,复旦大学中文系 内容提要: 沈从文后半生的文物研究,和他的文学创作其实相通。从早年对文物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到后来以此为业,其间隐埋着一条漫长但却清...
内容提要: 莫言文学作品的原创性,建立在兼收并蓄外来文学资源和本土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在坚持审美个性的前提下进行有机的融合与不留痕迹的化用。莫言之所以能够渐行渐远,最...
【摘要】 马金莲是回族"80后"作家。她通过中、短篇小说创作,构造了一个原生态的回民乡土世界。她借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在为我们传递苦难中温暖的同时,表达了对在现代化进程中乡土...
作者简介: 申霞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 经过十年周折的电影《白鹿原》终于以剪辑版公映了,电影这种强势传播媒介促使大家重新将目光聚焦于“白鹿原”。我借机重...
作者简介: 季红真,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特聘教授。 内容提要: 萧红承袭了宿命的苦难,在错动的历史中艰难跋涉。民族国家的基本立场与左翼的意识形态,使她从民...
摘要: 将美国史密森尼学会的民俗节庆实践,放置在公共民俗学的视域下予以考察,从民俗节的“台前”到“幕后”,再到经验借鉴三个层面,梳理和总结该机构举办民俗节的方式、方...
公元7世纪以来,吐蕃王朝崛起于青藏高原,其影响日益壮大。到7世纪后叶,“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旧唐书·吐蕃传》)8世纪初,吐蕃又得河西九...
摘要: 从"识字"与"写史"运动来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创建及其教学,一方面体现了新中国民族平等的国策,以达到民族团结的愿景;另一方面在知识谱系的层面力图还原民族文学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