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底层叙事不应被各种理论所捆绑,其价值和意义取决于底层叙事"本身"。一些民族作家的底层书写底蕴厚实,真实展现了民族文化心理在物质文明冲击下进退失据所带来的迷惘和痛...
【内容提要】 吕向实为东平人,非泾州人,生卒年不详,卒年应该在天宝三年到至德二年之间,主要活动在唐玄宗开元至天宝年间,吕向并非如有的批评者所说“不知何许人也”,而是...
作者简介: 董炳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鲁迅留日时期的《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文章曾经大量使用“文明”一词,对于青年鲁迅来说“文明”是...
作者简介: 张博实,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文学“解冻”,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而且,一个新的文学时代也随之到...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后承继和延续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民间文学研究理念,注重民间文学的思想性与社会历史价值,将其视为新的民族国家文学建构的重要部分。1...
内容提要: 瞿秋白推崇高尔基为无产阶级普罗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实践者、革命者,原因是高尔基自身的主体因素、苏联打造“样板”的影响、建设新文艺的现实需要。瞿秋白的高...
摘要: 女作家朴草兰是朝鲜族第六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的作品以唯美主义的手法展现年轻人成长的烦恼,后来逐渐关注工业化、城市化时代朝鲜族社会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这一...
【内容提要】 复古派是明代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其诗文及理念多受到研究者重视,但对于其与处于共生态中“不振”之明词的关系及其作词和词学观念基本上没有得到关注。通过检索...
【内容提要】 原始社会时期的诗、乐、舞本是合而为一的,也没有所谓的雅俗之分,它与原始的宗教活动、生活方式等一起构成了一个氏族的原始文化。在周代雅乐兴盛的同时,俗乐也...
内容提要: 中国电视剧的受众批评模式,经历了无理论支撑的泛谈式批评的萌芽期,引进接受美学等理论后初步对电视剧文本进行批评解读的探索期,运用多种理论(包括中国传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