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在南宋的《舆地纪胜》,明代的《顺风相送》、《筹海图编》,清代的《台海使槎录》等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另外嘉靖十三年陈侃以下历代册封使具有...
内容提要: 《亚鲁王》是苗族晚近被发掘整理出来的史诗,到2010年年底,紫云县《亚鲁王》工作室搜集了《亚鲁王》史诗录音近12000分钟,拍摄录像近10000分钟,采集歌师当啷近300人,...
内容提要: 在文学叙事中,时间既作为主题(时间的经验)又作为形式要素(文学描绘时间的艺术)出现,二者具有不可消除的伦理意义。前者构成故事时间伦理,后者构成叙述时间伦理。...
摘要: 源于西海固地域文化与伊斯兰信仰的培育,马金莲不仅表达了她对西北回民民族精神的准确理解,也体现了她对处于文明转型中的这一群体伦理选择与身分归属的思考,并由此形成了...
内容提要: 批评家陈超提出可从一种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生成的角度,观察近二十年中国先锋诗歌的内在转化。沿着这一线索,本文以当下几部大体量长诗为考察对象,包括柏桦《水...
史诗研究者往往是古典学、语言学、比较文学、民俗学、民族志学或文化人类学等专门学科的专家。欧洲古典学、18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运动、19世纪中叶欧洲民俗学的产生,都推动了史诗...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湾原住民文学中混语现象大量出现。从后殖民理论的角度来看,文学中混合语码的出现意味着对压迫性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抗与解构,这也基本符合台湾新乡土或...
【内容提要】 古典诗歌情景交融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天成的“无我”与人工作意下的“有我”是长期并存且互为消长的。大历诗风演进的一个重要的侧面,便是将此前占据主导地位...
在我国南方,史诗的出现和研究都是晚近的事情,对南方史诗的搜集整理也经过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其多元的形态在国际史诗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早期的南方少数...
内容提要: 如何讲述中国当代文学史,其意义不仅止于课堂教学范畴,更关乎当代文学学科之品格。习见的“知识型”文学史课堂,其传达的知识本身似乎并不那么可靠:“历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