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1918年北京大学发起全国性歌谣征集活动至今,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整理编选已近百年。百年间,民间文学作品汇选本汇选缘由、形态等多有变化。作为一种文本形态,它们历史地...
《梅葛》、《查姆》是彝族祭司毕摩的经典。以神话为中心的史诗演述主要在彝族的各种仪式上,特别是在一些区域性的、较大的宗教祭祀仪式和祭祖仪式及丧葬仪式上,史诗中的神话...
作者简介: 严家炎(1933—),男,上海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从时间、空间和语言三个特定向度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需要面对的一些主要问题...
内容提要: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界对何其芳诗歌理论的评价臧否并存。何其芳的诗歌理论建立在新诗创作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了“五四”以来现代诗学的学术传统;它以建立现代格律诗...
【内容提要】 所谓历史质感,即对历史的感悟、认识,作家或作品对历史和历史真实的表达,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历史意识、历史责任,一种历史的力量。河南作家及其作品的历史质感来...
内容提要: 形式美的生成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从形式到美的形式;其二,从美的形式到形式美。世界万物都是有形式的,但它们的形式不一定都是美的形式。某种形式被人们认定为...
内容提要: 《朝花夕拾》的创作,是鲁迅在重拾那些早已飘零在记忆深处的“旧来意味”。那些曾经葱郁的“朝花”,如今或许早已斑斓。因此,对这一记忆世界的返顾,是我们研究的...
作者简介: 蒋晖,北京大学中文系。 主持人:程光炜 主持人语:2005年以来,我们曾经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研究》、《南方文坛》等重要杂志上开辟了“重返八十年代”的栏目...
【内容提要】 文学社群传世文本主要指社群成员的集体创作集,常被称为“社稿”“社刻”“社集”等。文学社群传世文本体现了社群共同的文学宗旨,表现了社群文人的集体创作倾向...
“大词”(large word)是民俗学家约翰·米尔斯·弗里从帕里与南斯拉夫歌手穆若·库库如佐维奇谈到一个词“re”(词)中引发思考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是这样下定义的:歌手库库如佐维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