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蒙汉诗歌交流视域中的那逊兰保创作

    2017-10-17

    摘 要: 那逊兰保是清代蒙古族女诗人中的佼佼者,然因其生活环境所囿,其现存诗集中,和家人、亲戚、朋友的奉赠送别类诗歌,对日常化生活事件的描摹是她诗作的主要内容。她的...

  • 因革命之名:重释《雷雨》的乱伦悲剧主题

    2017-10-17

    内容提要: 《雷雨》作为中国现代第一部成熟的话剧,其重大的价值体现在对西方悲剧传统的吸收、移植和中国化改造上。其对西方悲剧中的乱伦主题的移植与改造尤其显得突出。围绕...

  • 动荡年代里知识分子的“文化休克”——从新文学史重构的视角重读《废都》

    2017-10-17

    【内容提要】 《废都》发表已20年,但是重读这部作品,本文认为它更具备了文学史的意义和价值,其理由有三:一是大凡能够流传下来的著名长篇巨制应该是截取动荡时代社会生活图...

  • 幸鹈鴂之先鸣——感触刘大先

    2017-10-17

    作者简介: 关纪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编审。 “……什么,大仙?” “对,大先。” “大仙?跳神的?” “不,大小的大,先后的先。我的同事,刘大先博士。” ——...

  • 冲突·回归·探索——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生态小说评析

    2017-10-17

    摘要: 蒙古族生态文学作家郭雪波以沙地为背景创作的系列生态小说具有强烈的警世作用,作品以一种极为感性的方式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惩罚及人与自然抗争的残酷事实,折射出许多值得...

  • 论作为“事件”的文学作品

    2017-10-17

    内容提要: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跟阅读体验活动密不可分,它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共同生成的过程,因此,作品即文学事件,读者即作品内在的生产要素。从这一角度看,接受理论...

  • 论抗日东北作家群及其作品的人格倾向和美学品格

    2017-10-17

    作者简介: 常勤毅(1960-),男,河北抚宁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美学、文化社会学,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 内容提要: 在抗日烽火中以东北作家为主体所形成...

  • 信仰资源的建构与首次分配──以山西洪洞地区的通天二郎信仰为对象

    2017-10-17

    摘要: 神灵信仰具有资源供应性质,可转化为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如庙宇、巫觋、传说等。凡人成神的信仰发生过程同时伴随着资源的“首次”分配:随着信仰的确立,与该神灵有关的...

  • 回归生活史和心灵史的古代文学研究

    2017-10-17

    【作者简介】 廖可斌,北京大学中文系 编 者 按:2013年11月23—24日,《文学评论》杂志社、《文学遗产》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了“古代文学研究:视野与方法”学术...

  • 冰心四十年代散佚诗文辑说

    2017-10-17

    《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12期发表了解志熙先生补遗与复原的多篇冰心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佚文,又于2010年第1期刊发了解志熙先生的《人与文的成熟——冰心四十年代佚文校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