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天问》末章出现两个历史典故,即吴军入郢和子文名彰。屈原从郢都前往贬谪地汉北,所经过的地域有的是当年吴楚交战的疆场,或是与当年的战场仅有一水之隔,还有...
内容提要: 从“穿”衣到“写”衣,张爱玲与服饰的关系由身体滑移至文字,成为她本人生存体系和生命图景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散见于张爱玲创作中的服饰书写,表明其对衣服的迷...
中国当代作家有个很怪异的现象,似乎离开性,就不知道小说该如何推进。一度,在不少作家笔下,性作为小说叙述的动力,推动着小说的发展脉络,甚至,性成了唯一的叙述动力。此...
【内容提要】 作家/批评家的双重身份决定孙犁晚年文学批评的独特性,作为作家,孙犁是人道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一员;作为批评家,他是此一文学审美传统的阐释者和维护者。...
作者简介: 谷鹏飞,西北大学文学院。 内容提要: 审美风尚作为一种具有源发性的审美风格形态,一直是主体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但中国当代审美风尚的多样制约因素及其主体身份...
【作者简介】 :易彬,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一、判处“历史反革命分子” 1959年1月1日——西历新的一年开始,诗人穆旦(1918-1977)在日记中写到: 正午希武来午餐,下午艮良夫妇...
【内容提要】: 为了整体呈现李洱小说的特质,本文采取综论的形式,依次阐释李洱小说的写作立场,以知识分子为主要的人物形象,以反讽为突出特征的叙事策略和“综合”式的发展...
【内容提要】 《游仙诗》具有统一而明确的主题。作为诗人学道修仙历程的“自叙”,《游仙诗》是从学道修仙的原因和思想基础“自叙”起,经过实际践行(如方术修炼、修德悟道等...
“文学”作为一种公器,近些年却越来越面临尴尬的处境——它似乎已经丧失了表述公议、影响公众的能力,与在现代民族国家初建时期相比,无论在塑造意识形态还是在娱乐与认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