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作为一个被正式命名不足六十年的文学文类,非虚构文学混合了新闻、报告文学、纪实小说、口述史文学、私小说与日记文学、历史抒情散文等各文体基因,而中国非虚构文...
内容提要:现代文学研究从史料出发对长久以来形成的定论进行重新揭示和矫正,才是现代文学研究新的突破。以初版本为根基,以原始材料辨明争议问题,用史料谱系带动文学的谱系...
内容提要:郭沫若的七律《重访晋祠》与《重到晋祠》实为同一首诗,一则书为条幅,一则刊发于《光明日报》。《重访晋祠》在文物市场上标出高价,《重到晋祠》却被《郭沫若全集...
内容提要:在中国新诗的草创期和发展期,由于中文语汇及表述方式不足以表现复杂的诗思与现代经验,许多诗人在汉语创作语境中直接运用外文(英、法、日、德等)词汇,使同一文本...
作者简介:刘芳坤(1982- ),女,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田瑾瑜(1993- ),女,山西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6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马...
步入钟求是的文学世界,你将会惊异地发现,它在热闹纷扰中保留着一个遗世独立的清静空间,在焦灼和困惑中持有独一份的淡定宁静。无论是喧腾繁杂的繁华都市,还是不知名的村庄...
内容提要:晚清至五四时期发生的中国文学变革,语言范式的转型具有关键的本体性和标志性意义。晚清时期,梁启超通过改良文言和化雅向俗的努力,创造出文白杂糅、中西兼采、富...
内容提要:五四新文学以来的青年形象解读有两种话语体系:青年话语和阶级话语。青年话语的前提是青年与老人之间的代际关系,强调青年的活力、勇敢与创新;阶级话语强调的是各...
内容提要: 现代文学的考证性研究承续的是中国古典文史研究的考据传统。传统考据学在经历了鼎盛和衰落之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走向兴盛,实现现代转型,并在受挫中有所发展...
一 20多年前我来北大开会,当时的三位北大名将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提出“二十世纪意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观念,我觉得非常新颖,所以跟他们谈得非常开心。可是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