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大先《去北川》的序言,他说:“长期以来,北川似乎像无数县城一样默默无闻,直到新世纪以来出现了几个关键性的事件。2003年成立羌族自治县,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受灾,2018年...
初见老田,至少应是十余年之前的事。具体年份不细究了,我一贯疏于对时间的准确记忆,此刻追记,我只消确定——彼时我们尚是“青年”。这个确定,当然也矫情,当然也不足推敲...
同样是以文字为载体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族性(嘉绒藏族)遭遇进行表述,同样是以汉语为中介从事跨族际想象和书写,阿来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编剧)等体裁上各有斩获。阿来的...
作家阿来曾有这样的评价:“徐剑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家,不仅因为创作本身,还因为其数十年来所持续深耕的报告文学这个文学形式在当代日益凸显的重要性与独特价值。”近日,阅...
阿舍写《阿娜河畔》,缘于故乡的“丧失”。她这样说,“我出生在南疆塔里木河下游的一个戈壁小镇,这是一个与《阿娜河畔》中茂盛农场一样的地方。18岁时,我考上大学离开农场...
当敲下“华山医院,第一章”这几个字的时候,马伯庸或许已然预想到,这部小说将与以往的作品大不相同。 在近年来影视改编的浪潮中,马伯庸取材汉唐历史的多部作品都深受关注,...
在漫长而持续的乡土中国时代,家庭、家族一直是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母题之一,但随着改革开放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家庭叙事可以算得上是产生了“革命性”变化的叙事主题。出...
入围内蒙古作家协会2022年度“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的赵海忠的长篇小说《匠者》以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为背景,写北方农村几十年的兴衰际变。小说塑造150多个人物形象,体...
按照一般意义上题材的分类,牧斯的新诗集《十甘庵山》似乎应该归入乡土诗的范畴。它有明显的地理坐标和因此而生的人事风物。然而,当我读完这本书,却发现,这种简单而又似乎...
《河山传》作为贾平凹城乡题材小说谱系中的最新力作,对同类型小说中城乡二元对立、相互隔膜的叙事进行了修复,呈现出一种叙事模式的变格,即对城乡之间生活的差距、情感的割...